新闻频道 > 24小时即时新闻

成熟的市场拒绝“双重标准”

来源: 人民日报  
2013-08-05 10:21:26
分享:

  近日,中国环保部的一份审批公示引起人们的注意。德国宝马集团在华设立的一家合资企业希望扩建工厂,但因提交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不够充分,未能符合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指标,没有通过中国环保部的审批。

  在中国民众环保意识大幅提高、中国政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决心空前坚定的今天,这样的一份审批意见不会让太多人感到意外。让跨国公司在中国环境法律法规限定的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既是中国推进环保事业的必然要求,也反映了中国市场环境的进一步成熟。

  “环境避难所”、“向底线赛跑”,这是不少学者对跨国公司寻找最低环境成本行为的形象描述。作为逐利主体,一些跨国公司在制定全球经营战略时,会选择避过环境监管标准较高的国家,从而减少经营成本。以英国的火力发电行业为例,因为本国环保标准逐渐提高,高能耗、高排放的大型火电企业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就开始陆续撤离英国,到2008年英国颁布《气候变化法》之际,生产第一线还在英国本土的火电企业已经所剩无几。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寻找环境成本低值的过程,也是高污染产业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过程。统计数据显示,上世纪的后40年里,日本对外转移了60%以上的高污染产业,美国相应数字为40%左右。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环境监管水平较低、面临的发展任务又很重,中国承接了一部分环境成本较高的外部投资。此外,部分落户中国的跨国企业钻环境监管空子,实行“双重标准”,在中国执行的环保标准低于其在发达国家执行的标准。在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几年前公布的一份污染企业名单上,竟然有90家跨国公司赫然在列。随着中国政府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到突出位置,中国政府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环境监管也在向更高水平迈进。

  从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因为涉嫌商业贿赂而陷入舆论漩涡,到此次宝马扩建申请未获通过,有国外媒体将其概括为“中国政府要拿在华经营的知名跨国企业开刀”。事实上,突出这些公司的跨国背景实在没有必要。所有在中国内地注册的企业,都是中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都处于平等的竞争地位。相比种种个案,更应受到关注的是,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环境保护、商业定价、员工权益等诸多方面的监管水平都有了实实在在的提高。跨国公司只有尽快适应中国监管力度的加强,才会在中国经营得更顺畅一些。

  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跨国公司来华投资发展,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未来,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中国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与此同时,中国的经营环境也将变得更为规范,政策将更加完善。能否跟上中国市场监管升级的步伐,将决定包括跨国公司在内的任何一家企业未来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

  今天,中国经济走怎样的发展路径,其影响已经超出中国。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国家关注中国经济转型的原因所在。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需要中国的努力,同时也对在中国投资的跨国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钟声)

关键词:葛兰素史克,投资,环保责任编辑:尹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