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山西晋中持续大雨。在晋中市榆次区张庆乡红马营一带,上世纪60年代设计、建造的城市退水渠仍在超期服役。每到雨季,榆次整个城区的雨水裹挟生活污水而来,张庆乡一带变成汪洋泽国。
洪水倒灌村民哭诉灾情
7月31日,距离最近一次的暴雨已过一周。在榆次区张庆乡红马营村,街道上仍堆放着沙袋、砖块。临街的民居围墙上,洪水退去后形成的水印赫然在目。村落边缘的田地中,深达三四十公分的积水无处排放。随意走进一户村民家中,到处是洪水倒灌后留下的痕迹。大门口,堆放在一侧的沙袋随时预备抵御下一次暴雨。院落中,居民临时开挖的沟渠依然存有积水。
在村民李妹锁家中,院子中央的西红柿、茄子等蔬菜上挂满泥浆。堂屋内,洪水浸泡过的纸箱、家具散落四处。李妹锁指出墙壁上的缝隙说,7月27日,榆次城区大雨倾盆。短时间内,街道上积聚大量雨水,最深处约半米。情急之下,李妹锁用自备的沙袋堵住大门和排水口,但积水还是从墙壁的缝隙渗透进来。
李妹锁的邻居介绍,当天,村中大部分人家都被水淹,临近街道的尤其严重。
村庄南部,一望无际的玉米地郁郁葱葱,其中偶有各类蔬菜。雨后,年近七旬的苏引变穿着雨靴,逐一察看受灾的蔬菜。踩在近30公分的积水中,苏引变老泪纵横。前不久的暴雨让她赖以生存的土地变成一片水域,蔬菜、玉米尽数被毁。
苏引变说,像这样的情况今年已是第4次了。每逢暴雨,村中的田地大多被淹。田地中,深约30公分的积水无处排放。等积水蒸发完,“地里的蔬菜、玉米也绝收了”。
管网老化超期服役难解
在红马营村委会,印有“抗洪抢险”字样的横幅非常醒目。红马营村委会主任佘玉生表示,2013年夏季,当地已被洪水倒灌4次。防汛期间,当地家家自制沙袋。每逢大雨来临,村民都要全力抗洪,“相邻的村民自发互救”。
据了解,张庆乡位于榆次城区西部,与太原、清徐等地接壤。张庆乡的红马营、小张义、东贾等村地处榆次最低处。上世纪60年代,太原、榆次两地共同修建了“太榆退水渠”,用以解决两地城市排水问题。
张庆乡乡长刘明介绍,“太榆退水渠”沿着榆次区鸣李、使赵、东营等村落,经张庆乡红马营、小张义、东贾的城市总退水渠,最终排入汾河。每逢雨季,榆次城区所有的雨水和部分污水均汇聚于此。2012年以前,流经张庆乡红马营一带的各支渠、总退水渠还能勉强维持,但近年面临超容的困境。
刘明说,张庆乡境内的各支渠、总退水渠设计于上世纪60年代。彼时,榆次城区面积仅有10平方公里。经过数十年的扩张,榆次城区已有100余平方公里,但退水渠并没有“顺势增容”。此外,位于太原、榆次交界处的放水闸限制流量只有11立方米/秒。雨季来临,上游来水剧增,下游排水不畅,“沿线村庄防汛压力陡增”。
据介绍,针对当地的防汛隐患,晋中市、榆次区等各级政府均予以关注。此前,地方政府曾召集相关部门实地勘查、规划设计,以期彻底解决城市退水问题。知情人士透露,由于设计、施工尚需时日,加之全线工程投入巨大,“短期恐难实现”。
对此,当地村民表示,现在仍是雨季,沿线居民面临巨大安全隐患。如能先行控制上游来水、在上游设置滞洪区、绕道分流等,“或能解决燃眉之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