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速读中国

城市垃圾分类名存实亡 媒体:政府工作流于形式

来源: CCTV《经济半小时》  
2013-07-27 08:41:11
分享:

  二、小武基垃圾转运站:超负荷运行压力大填埋为主浪费严重

  很多人所不知道的是,事实上,我国是全世界最早提出垃圾分类的国家之一,早在1957年,北京市就提出垃圾要分类,当然那时的分类主要是出于节约资源考虑。然而,半个世纪之后当垃圾分类重新启动,以北京的两个试点小区团结湖社区和紫金长安小区来说,分类却变成了形式。以团结湖社区来说,最终多数垃圾都去往了小武基中转站,那么,那些没有做好分类的垃圾究竟会怎么处理呢?

  小武基垃圾转运站位于北京朝阳区十八里乡,主要负责将城区运来的生活垃圾分选,并转运到离市区较远的垃圾处理场,服务的区域主要是北京城区的东南部,每天处理的生活垃圾量在两千吨,大约占北京生活垃圾量的10%左右。

  小武基垃圾中转站站长王宏哲告诉记者,所有来到小武基中转站的垃圾都会经过工业的分选,再根据不同的分类,送往不同的设施进行处理。用于焚烧料的垃圾则送往高安屯焚烧场焚烧发电,有机料则送往南宫堆肥场进行耗氧堆肥,堆肥后的残渣则送往北神树卫生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

  王宏哲介绍说,在车间里,所有运来的垃圾都进行再次分选,分成可回收物,可燃烧垃圾,厨余垃圾和无机的渣土。如果运来的垃圾居民没有分类,或者分类做得不好,就要重新通过工业分选来进行粗分。

  在小武基中转站,还有一个精分车间,在那里,垃圾可以被分得更加精细。王宏哲告诉记者,这个车间是2008年建成投产的,用于精分小区垃圾。它的主要的作用是处理经过居民分类的分类垃圾,特别是把居民很难用肉眼分辨出来的轻质PE、PT、PVC、PET塑料,按照材质的不同进行精确区分,以此来提高材料的循环利用率。

  所以,只有分类做得好的垃圾,才能够进行进一步的精分。但是由于很多小区的垃圾分类并不彻底,所以这条精分车间并不能完全发挥效用。王宏哲表示,因为分类做不好,所以影响了分选线的处理效率,在很大程度上浪费了整条分选线的产能。

  小武基的设计处理能力是每天两千吨,现在这里每天都是满负荷运行。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降低垃圾填埋的比例,提高资源化的比例。王宏哲告诉记者,他们的焚烧量能够达到50%,有机料达到40%-45%,所以只有不到10%的残渣是需要卫生填埋的。然而现在,由于受前后期条件限制,最终填埋垃圾比例占到日处理量的三分之一。

  记者了解到,像小武基这样的具备工业分选能力的中转站在北京总共只有三家,日处理量总共达到六千多吨,约占北京日生活垃圾量的30%。但是,北京市现在已经投入运营的焚烧厂只有高安屯垃圾焚烧厂一家。除了小武基之外的另外两家,并没有足够的焚烧场和堆肥厂可以提供配套的综合处理。也就是说,另外两家处理完的大部分生活垃圾依然主要靠填埋来处理。

  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副总工程师王维平介绍说,北京市对垃圾综合处理提出了一个目标,在2015年,垃圾焚烧、堆肥和填埋的比例,要达到4比4比3,也就是填埋的量只占到垃圾总量的百分之三十。但目前,北京市每天产生垃圾1.84万吨,垃圾填埋的比例仍然高达80%以上,多数填埋场都是满负荷运营。以海淀区六里屯为例,原本每天最多填埋2000吨,但事实上竟然达到了3500吨左右,对此他表示压力很大。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关键词:垃圾分类责任编辑:尹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