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新闻频道 >> 时政要闻

习近平再次来到西柏坡:重温“两个务必”[图]

来源: 燕赵都市报 作者: 2013-07-13 02:39:35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习近平与群众“零距离”,特意上前跟环卫工人握手

  村民闫朝书说:“总书记认出我来,还点名让我讲几句。”

  习近平再次来到西柏坡,回顾革命历史,重温“两个务必”

  12日午后,几日的阴雨结束,天空放晴,雨后的西柏坡,葱翠而宁静,柏坡人的心里也如这晴空般透亮。7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再到西柏坡,让这片原本火热的土地愈发地沸腾,而习总书记轻车简从、与群众零距离的随和、亲民,在人们的心里,也留下了温暖的记忆。

  1

  与总书记接触,普通游客手机存照

  7月,本是西柏坡旅游的旺季,因为连日的阴雨,11日,游客并不是特别多,但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却让这儿显得拥挤而沸腾。“我身高不到一米六,本来想拍张照,挤不进去,看不见人。”聊起11日的情景,暑期到西柏坡实习的石家庄铁道大学大二学生小阳仍带着遗憾。“当时,我们十几个同学正跟着纪念馆的讲解员老师熟悉讲解词,走到七届二中全会会址时,看到近百名游客簇拥在一起,讲解员老师说,是习总书记来了,我当时特别激动。”小阳跟着同学们跑过去,使劲儿地想从人群中往里钻,但她试图拍张照片的努力终成徒劳。

  小阳看着头顶上的各种“武器”———手机、相机甚至平板电脑,“大家一通乱按,也没工夫取景、对焦。”

  游客一直跟着习近平往前走,喊着总书记好。人群流动开来,小阳终于看见了习总书记,“白色衬衣、黑色西裤,比电视上更亲切和蔼。”

  “虽没留下珍贵的影像,但当时还是挺感动的,总书记不断地跟百姓握手,零距离的亲密接触。”小阳说,“按说跟国家领导人拍照是件很奢侈的事儿,而如今普普通通一位游客的手机里,都留下了这样的存照。

  2

  和总书记握手,环卫工称“没想到”

  环卫工人刘素霞后悔没有拍照,“当时都蒙了。”11日,那突如其来的场景到现在让她还缓不过神儿来。

  12日,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刘素霞清扫着院落,想起与习总书记握手的场景,还禁不住在心里偷偷地笑。“下午5点左右,我们正在院里打扫,眼见习总书记从七届二中全会会址方向往下走,身边围着上百名游客。”“在接近中共中央九月会议会址的一棵大树下,我们下意识地往旁边闪,想让出路来,没想到总书记走过来说‘环卫工人辛苦了’。”当习总书记温暖厚实的大手握住刘素霞时,她说,“我激动得一直想掉眼泪。”

  与刘素霞一起当班的还有54岁的史树平,在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干了8年环卫,“大领导来的不少,但是从没到过跟前,握手更是第一次。”说着当时的场景,史树平双手握在一起,似乎有所回味。

  一旁的付米玲拉拉史树平的手,笑笑,“同事魏新华没跟总书记握到手,一个劲儿拉着我们的手握了又握。”

  付米玲抻了抻身上橘黄色的环卫工作服,“习总书记就是瞅见了这身衣服,知道俺们是环卫工人,特意上前来跟我们握了手。以前觉得这衣服不好看,现在咋看咋漂亮。”

  3

  “总书记很随和,我一下子就放松了”

  参观完西柏坡纪念馆和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在中共中央九月会议会址,习总书记与村民代表们进行了座谈。

  听说记者采访,陈丽肖执意从正在经营的摊位上赶到座谈会的现场,“在那儿坐着有感觉,更能还原当时的情景。”

  会址内,木桌、板凳,颜色乌亮,留着历史沉淀的印记。陈丽肖和丈夫闫志强坐回当日的位置,他们是唯一一对夫妻代表,闫志强坐在习总书记斜对面,让坐的稍远的妻子很是羡慕。“头一天知道的要参加这个座谈会,我特意理了发,媳妇还买了擦脸油”,闫志强说着,妻子陈丽肖在一旁念叨:“天天卖货哪有时间擦油,脸晒得油黑,要见总书记了,还不买个油抹抹。”

  闫志强说,“当时习总书记笑着走进来,跟大家一一握手,刚开始我有些紧张。总书记坐下第一句话就是,‘咱这个座谈会,大家要畅所欲言,想说啥说啥。’总书记特别随和,我也一下子放松了。”

  座谈会上,习总书记询问大家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怎么看,一位村党支部书记说,“到啥时候群众路线都不过时,现在咱们农村基层建设越来越好了,我们村正准备做观光农业,以前是村里想法儿往上找项目,现在是上面帮着找项目。”

  座谈结束,习总书记再次笑着跟大家一一握手。

  4

  “总书记认出我来,还点名让我讲几句”

  68岁的闫朝书也参加了当日的座谈会,而且此前,她和习近平就曾有过面对面的交谈。“习总书记走进会议室,与大家一一握手,等总书记走到我跟前,我说,‘总书记好,您还认识我不?’”闫朝书望着习近平。

  习近平想了想,问:“你叫什么?”“闫朝书。”

  习近平立刻说,“我们是不是聊过家庭旅馆?”“我说‘是的是的!’时隔五年,习总书记每天需要处理的事情那么多,不知要见多少人,竟还记得我这个普通的老百姓。”说至此,闫朝书激动不已。

  2008年1月,习近平来西柏坡时,曾到过闫朝书家,坐在习近平曾坐过的那张沙发上,闫朝书似曾回到往昔,“我们就在这坐着拉家常,问我家里有几口人,干什么?当时家里几间闲置的房子出租,算是个小家庭旅馆吧,我们谈到过这个话题。”

  11日,座谈会接近尾声,习近平对着闫朝书说:“闫朝书,你说说。”“总书记认出我来,还点名让我讲几句。”闫朝书说起了那几间屋子,“现在长租,租户一年给5000元钱。”“接着我又讲,省委副书记赵勇到村里来看过我,问我身体怎么样?一年花多少钱?我没说花多少钱,我觉得我虽然身体不好,收入不高,但是不能给国家添麻烦。听到这儿,习总书记说,‘这就是一个老党员的风范’。”说着说着,闫朝书揉了揉眼睛。

  5

  总书记参观的全程,时刻在关注民生

  习近平再回西柏坡,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刘晓晓全程讲解,工作8年的刘晓晓已经十几次接待国家级领导,但此次给她的感受不同以往。“刚接到讲解任务时,心里有些打鼓,但一见面,总书记特别亲切,就像一位普通的长辈,相处很轻松,一点儿不紧张”,习近平对西柏坡历史的熟悉让刘晓晓感到意外,“现场我不是单纯地解说,我们之间有很多的互动,甚至有些时候,我还没开口,习总书记先给我讲起了这段历史。”

  2008年习近平来西柏坡时,刘晓晓远远地见过,“高大魁梧,非常精神”,这次来,刘晓晓感慨,“总书记两鬓已经有了白发。”“习总书记参观的全程,时刻在关注着民生,在与环卫工人交谈中,他问大家来自哪里,得知都是附近的村民,习总书记说,这很好,革命圣地旅游业发展了,也给大家创造了就业的机会。”

  在西柏坡,走到哪一处,周围的游客都会围上来,习总书记不断地跟大家握手,刘晓晓说,“我感觉,总书记在和每一个普通人亲切握手时,他本人也是充满着温暖和感动的,实际上他是在表达对党的红色历史的敬意,表达对老区人民的敬意。”

  6

  “考试”在继续,总书记重温“两个务必”

  习近平已来过西柏坡多次,对西柏坡了解颇多,“此次的讲解词有所改变,不是简单的阐述历史,加入了很多与现实相结合的东西,因为西柏坡本身就承载着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此行,在西柏坡纪念馆研究部主任康彦新看来,是中央八项规定和群众路线的自身践行,总书记轻车简从,没有警车开道,没有鲜花和红地毯,所到之处,总书记和群众握手拍照。在和村民代表召开座谈会时,他听取基层群众、特别是老区人民的呼声,了解基层百姓的生活,实际上是在以总书记的身份带动各地领导干部,深入群众,密切联系群众。

  习近平在与老乡座谈时讲道:“毛泽东同志当年提出的‘两个务必’,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思想意义和历史意义十分深远。”习近平再次来到西柏坡,回顾革命历史,重温“两个务必”,康彦新认为,此行习近平带有强烈的忧患意识,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考试”还在继续,党该保持一个什么样的态度?可以说,“两个务必”是永远的法宝。

关键词:习近平,西柏坡

责任编辑:赵鹏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