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24小时即时新闻

承德:“缺钱”资金成农村环境整治“瓶颈”

来源: 燕赵都市报  
2013-07-10 09:17:45
分享:

  随着经济的发展,广大农村的生活生产水平有了极大改善。然而,垃圾随处扔、污水无处排、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仍是许多农村的真实写照。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农村长期脏乱差的环境卫生状况,我省提出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行动计划。近日,记者在走访中看到,该行动实施以来,已经取得一定效果,但由于底子薄、社会资源配置能力差,缺少资金支持已成为许多农村整治环境卫生的一个瓶颈。

  记者走访:农村垃圾随处扔现象很普遍

  承德县高寺台村:远看楼房林立,近看垃圾遍地

  7月8日,记者沿承德市武烈河逆行而上,踏访了武烈河两岸的一些村庄。作为承德的母亲河,武烈河是两岸百姓以及承德市区的主要水源地,因此,两岸村庄环境卫生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武烈河的水质安全。

  记者在承德县高寺台村看到,作为镇政府所在地,加上周围有许多矿产企业,该村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现在村里盖起了漂亮的居民小区,远处看很整洁,但进入村庄后发现,垃圾随处扔的现象也很普遍。

  记者在高寺台镇政府附近看到,道路以及两侧都已经硬化,路边也建起了公厕,但走进外表粉刷过的公厕内,却是另一番景象,由于长时间无人管理,里面已经没有下脚地儿了。而公厕后面便是一条河套,旁边还有一大堆垃圾。记者在一处新建的小区周边看到,尽管有垃圾桶,但垃圾还是被扔在路边,越积越多。

  村民们告诉记者,他们也知道环境卫生整治的事情,但许多人还是老观念,觉得把自家打扫干净就得了,门外干净不干净就不关他们的事了。“应该像城里一样,有人专门负责打扫卫生,清运垃圾,看见谁乱扔东西就罚款。”

  隆化县龙凤村:小街巷未硬化,柴禾粪当街放

  从高寺台村出来,记者来到了隆化县龙凤村。龙凤村位于武烈河西岸,进村需要经过一座桥,记者在桥上看到,下面是流淌的武烈河水,桥头两侧的河床内堆放着建筑和生活垃圾。村东头有个垃圾池,由于随意倾倒,垃圾池内的垃圾还没外面多。

  由于刚下过一场雨,龙凤村里的道路有些泥泞,尽管是水泥地面,但路面上覆盖了一层黄土。在房前屋后,随处可见沙石砖料,成堆的柴禾和没来得及运到地里的粪堆。村里的篮球场也因为堆放沙土,长时间无法使用了。村民们告诉记者,虽说主街道修成了水泥路,但道路两侧和小街小巷都没有硬化。“一下雨,土就会冲到大街上,没人管,环境能变好吗?”村民们说,虽说大伙儿会把垃圾扔到村外的垃圾池内,但只不过是将原来分散的垃圾堆成了堆。“垃圾咋处理,咱们都不知道。另外,农村环境卫生要想弄好,可不单单只是垃圾的事儿。”

  分析原因:缺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龙凤村党支部书记崔金海表示,老百姓说的都是实情。“村里有几个企业,但效益都不好,一年村里只有4万元的收入。”崔金海说,要想让村容村貌有个大变化,不仅仅是解决垃圾乱堆乱放的问题。“生活条件好了,可以买太阳能,但洗澡水往哪排?现在有些人在家挖渗水井,时间长了肯定污染地下水。”崔金海说,村里一直谋划统一安装自来水,这样可以保障百姓用水更安全一些。“解决自来水问题了,就可以硬化巷子里的道路了。不然,修好了也要挖开。硬件条件具备了,还需要村民自身素质提高,但要想一下子改变几十年养成的陋习,不太现实,要花一定的时间慢慢来。”

  崔金海告诉记者,改善村里硬件设施,单靠村里的力量几乎不可能完成。“就拿清运垃圾这件最小的事来说,村里也承担不起。”崔金海给记者拿出一份清运垃圾的协议书。协议书的甲方为村委会,甲方要求乙方将各户垃圾统一收到村外的临时垃圾堆放池,并清运到镇里修建的垃圾填埋场,费用为每月1000元,一年共计1.2万元。“‘非典’那年,我们就这样干过,效果不错。但现在一个月1000元,没人干呀!”崔金海说,由于龙凤村距离垃圾填埋场有5公里的距离,村里无力承担运送垃圾的车费,现在处理的办法是就近填埋。“垃圾堆多了,就让在河道挖沙的沙场出车,把垃圾拉到沙坑里埋了。”记者了解到,这些沙坑都位于河床内,垃圾填埋于此,会不会对河水造成污染呢?对此,崔金海表示“污染肯定会有,但也是没办法,村里没有其他地方可以处理垃圾。”“龙凤村的经济条件算是中游水平,绝大部分村庄环境卫生整治的情况都和我们差不多。”崔金海说,去年隆化县专门开过动员会。“所有村支书都去了,会上说政府要给予一定帮助,每个乡镇都要配垃圾清运车,垃圾由镇里统一清运,直到现在也没见过垃圾清运车的影子,可能是镇里也没钱吧!有了车,还要养人,这都需要钱啊!”崔金海说,现在环境卫生整治的费用都需要村里自筹。“没有收入来源,村里从哪筹钱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他山之石

  迈过“缺钱”这道坎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做支撑。然而,这些资金从哪里来呢?

  邢台市南和县的做法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个思路。南和县在当地探索出了“挤、争、出、收、捐、罚、代”等多元化筹集资金的模式。据介绍,“挤”是指先投入400万元对此活动予以支持,又拿出44万元对各乡镇进行补助,实行以奖带补;“争”是指积极争取、整合各种农口项目资金,利用各类民生工程等政策性资金;“出”是指全县各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凡是有集体收入的村,从集体收入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环境卫生整治;“收”则是根据各户人口数征收或依托水费、电费定期收取一定的卫生费,并对临街门面和摊点收取卫生清扫费;还有“捐”,动员富裕村民、在外经商的本村人、企业老板捐献一定资金;再有就是“罚”,对违规堆放垃圾者或乱搭乱建者,收取一定罚金;最后是“代”,即对于贫困人员,灵活利用公益岗位和低保政策,以劳代费。

  据介绍,这种多元化筹资模式由村民代表共同参与,开支情况也要及时对外公布,经过一段时期和许多村庄的施行,证明这一套模式是可行的。

关键词:环境,整治,承德责任编辑:燕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