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国际

朴槿惠感悟:人生一世终归尘土 要活得正直真诚

来源: 京华时报  
2013-07-01 08:25:25
分享:

  朴槿惠清华演讲开篇结尾讲中文

  近20分钟演讲获11次掌声称韩国梦和中国梦相通

  昨天上午,韩国总统朴槿惠在清华大学作了题为“韩中心信之旅,共创新20年”的演讲,她用流利的汉语开场和结尾,谈及两国的文化和梦想,谈及朝鲜半岛与东北亚的未来,还现身说法鼓励年轻人。在这场近20分钟的演讲中,朴槿惠获得11次热烈的掌声。

  中国古典名句信手拈来

  >>讲汉语

  开场白:“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昨天上午10点多,一身紫色西服的朴槿惠步入清华大学主楼礼堂。在近20分钟的演讲中,朴槿惠用“字正腔圆”的汉语做了近3分钟的开场白和半分钟的结束语,通晓中国文化的她将中国古语信手拈来。

  朴槿惠一开口就是一句流利的汉语问候,获得长达十余秒的热烈掌声。随后她说:“我见到各位清华大学的学子们,就想起了中国古典著作《管子》中的句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紧接着她提到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培养出包括习近平在内的国家领导人和诺贝尔奖获得者,“我相信今后这里的想法和热情将会给中国开启美好的未来”。

  在谈到东北亚国家间的关系时,朴槿惠引用《中庸》“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一句,认为国家间也需要一种增进互信,共度患难。

  朴槿惠还提到,在父母双亡的艰难时期,拜读了许多中国哲学和古典文集,其中令她难忘的句子之一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中韩文化缘分根深蒂固

  >>讲文化

  “两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在韩国以‘汉风’表现出来,在中国以‘韩流’表现出来”

  在演讲中,朴槿惠不下10次提到“文化”两字,这与分析认为文化将成为她此次访华的亮点紧紧呼应。

  她提到许多韩国国民小时候就通过书籍和漫画了解“楚汉争雄”“三顾茅庐”“三国演义”等中国历史典故,讲到自己曾去苏州切身感受到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还曾读过很多中国先贤的书籍和文章,也喜欢中国歌曲。

  朴槿惠提到,如今两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在韩国以“汉风”、在中国以“韩流”表现出来。“我认为通过文化形成共鸣,才能真正拉近心与心的距离,成为朋友”,她说,中韩两国拥有根深蒂固的文化缘分,这样的共鸣值得珍惜。

  在半分钟的演讲结束语中,朴槿惠也谈到了文化,她用汉语说:“希望两国的年轻人通过文化方面的交流,使两国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祝各位前途光明。”

  将中韩两国梦结为一体

  >>讲信任

  “如同两国江水汇入同一片大海一般,中国梦与韩国梦是结为一体的”

  “心信之旅”是朴槿惠此访的标语,信任成为演讲的另一个关键词。

  在谈到中韩关系、朝韩关系及东北亚的未来时,她强调,“两国人民之间、领导之间若能加深互信,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更加密切”。

  “如同两国江水汇入同一片大海一般,中国梦与韩国梦是结为一体的”,朴槿惠巧妙地通过比喻,将中国梦与韩国梦相连,认为中韩正朝着国民幸福的目标携手并进,“韩国梦若能陪伴中国梦,一定能实现建立新东北亚的梦想”。

  >>讲人生

  不屈不挠面对任何困难

  “人生一世终归尘土,重要的是要活得正直和真诚”

  演讲中,朴槿惠谈到自己对人生的感悟:“人生一世终归尘土,就算有一百年光阴,也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涟漪,因此重要的是要活得正直和真诚,无论受到多大的考验,只要与患难为友,把真诚树为前行道路上的灯塔,那么到最后绝望也会锻炼我。”据了解,《绝望锻炼了我》也正是朴槿惠个人自传的标题。

  在回答清华学生提问时,朴槿惠说,她最困难的时期是父母遇刺身亡的时候,她个人也曾遇到袭击,差点失去生命。她阅读了很多书籍获得内心的平静,还写了自传,书中她认为人生在历史长河中只不过是一个点。

  她用自己的际遇鼓励清华学子“无论碰到什么困难,都能不屈不挠,让每一天都充满梦想,向宏伟的未来和宽广的世界奋勇前进。”

  □礼物

  朴槿惠获赠冯友兰书法手迹

  父母遇刺后朴槿惠伤心欲绝冯友兰著作成为她的“生命灯塔”

  昨天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亲自主持朴槿惠的演讲,他对朴槿惠说:“阁下的精彩演讲,获得阵阵掌声,据我所知,这个掌声是这个报告厅我当校长以来最热烈的掌声。”话音刚落就引得全场再次热烈的掌声和愉快的笑声。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胡和平代表校方向朴槿惠赠送了清华老校门的模型,希望她再来清华作精彩的演讲。随后他用一句“好事成双”,又引出了一件特殊的礼物——中国哲学家冯友兰题写的书法。

  “据我所知,总统阁下非常喜欢阅读中国的哲学书籍,特别是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胡和平向朴槿惠介绍,这本书正是冯先生在清华任教期间写的。

  冯友兰先生的女儿,也是清华大学校友、知名作家宗璞,今年已85岁高龄,因身体不适无法亲自前来,她特别委托冯友兰的学生、清华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转赠这件礼物。

  陈来向朴槿惠介绍,这是冯友兰先生89岁高龄时写的一幅书法手迹,内容是一首非常有名的唐诗——王昌龄作的《芙蓉楼送辛渐》,“尤其是最后一句‘一片冰心在玉壶’是形容人的高洁品格”。

  陈来对朴槿惠总统说:“冯友兰先生已故去20多年,我想他如果还在世的话,一定也非常高兴把这首诗题写给总统阁下,因为总统阁下是他的书的知音。”

  朴槿惠是韩国前总统朴正熙的长女。朴槿惠在演讲中说,她最初的理想是研究电子工程,成为专业人才。但父母的遇刺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伤心欲绝的朴槿惠,阅读了大量中国古典书籍,其中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是帮她重新找回内心平静的生命灯塔。

  >>链接

  冯友兰简介

  冯友兰先生是我国著名哲学家,河南省唐河县人,出生于1895年,1990年逝世。

  冯友兰曾任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其哲学作品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现代新儒家”。他的著作《中国哲学史》享誉全国,《人生的境界》《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被编入中学教材。

  □评价

  用受访国家语言演讲显素质

  400多名清华大学在读本科生和研究生听了朴槿惠的演讲。清华大学微纳电子系研究生梁业珍觉得,总统穿与清华校徽一样颜色的紫色西服,并用汉语开场,说明她对这场演讲精心准备。

  这位1990年出生的清华女生说,此前看过朴槿惠的很多资料,印象最深的是她多次提到喜欢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我觉得她对中国有着很深的理解,这对日后中韩的合作是一个非常好的基础。”梁业珍说。

  在昨天演讲的提问环节,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发展规划中心博士三年级学生杨默第一个被点到提问,她问朴槿惠“您认为未来东亚是否会形成类似欧盟这样的共同体?如果有可能的话,韩国将在其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昨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杨默表示此前比较关注东亚合作的构想和愿景,朴槿惠演讲中的这部分内容比较打动她,因为一些核心问题的解决目前确实难以给出一个时间表,所以尽管总统只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她的问题,她“还是很满意的”。

  对朴槿惠关注已久的杨默提到,上月朴槿惠访美时用英文演讲“很出色”,“在国家领导人层面,到对方国家用对方的语言来作演讲还比较少,能显出她的整体水平和素质”。

  杨默认为,当前国际政坛给予女性越来越多的机会,此次朴槿惠的“清华秀”让她觉得延续了一贯的“朴槿惠风格”:“温和亲切,但是话语中能感受到她刚毅的性格”。

  □行程

  朴槿惠抵西安将参观秦皇陵

  昨天下午,韩国总统朴槿惠乘坐的专机抵达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开始2天1夜的访问西安行程,这也是韩国总统首次访问西安。

  朴槿惠此站行程紧凑,陕西省委书记和省长将与其会见,她还将视察进驻当地的韩国企业三星电子,并参观著名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记者商西

 

关键词:朴槿惠责任编辑:丁丽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