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社会万象

工地“文艺大叔”走红 捏个“默多克”仅10分钟

来源: 武汉晚报  
2013-06-23 14:28:38
分享:

  天门农民工陈道慧成为南京工地“文艺大叔”走红网络

  捏个“默多克”只要10分钟

  现场创作

  10分钟捏出“默多克”曾专业学画画

  马路成他工作室

  工地上的“文艺大叔”陈道慧和他捏的“默多克”

  工地上就地取材取泥巴

  做出脸的形状并大致捏出五官

  塑形

  精细雕琢

  捏好的泥人“默多克”

  蓝白相间的围挡,高大突兀的机器,震耳欲聋的噪音,扑面而来的灰尘,满身汗水的工人……建筑工地总是给人一种喧嚣烦躁的感觉,怎么也与“文艺”二字沾不上边。然而在南京,却有一个“工地文艺大叔”火了。而这位文艺大叔,今年49岁,是湖北人,名叫陈道慧。

  陈道慧的泥塑作品,粗糙中自带一股不羁,简单中蕴含一份细腻,给这个急匆匆向前冲的城市和人们,带来一丝“慢一点”的温情和诗意。昨天,本报记者前往陈道慧的工地进行了探访。

  网友@南京爱丫丫是第一个发现“工地文艺大叔”,准确地说,是发现“文艺大叔”作品的人。那是一个挂在工地围挡上的人像,一张瘦长的脸,头戴鸭舌帽,五官简单但分明,戴着铁丝卷成的眼镜,嘴里还叼着烟屁股,一股沧桑颓废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

  “每天上下班都要经过这里,因为工地的原因总是满头满脸的灰,从不敢停留。”@南京爱丫丫表示,这个小泥人,让下班满身疲惫的她眼前一亮,连平时又脏又乱的工地看起来也多了点人情味和趣味。她赶紧拍照发微博,和好友分享这个很酷的小泥人。

  很快,人们发现,这个泥人的作者,就是附近工地上一位姓陈的师傅。建筑工人也能做出这样的艺术作品,这正应了那句话“高手在民间”。一时该消息在网上疯传,网友们纷纷表示“威武!”“厉害!”“强势围观!”“咱们工人有力量。”还有人@湖北美术学院,调侃“要不要收了这位陈师傅。”

  现代快报和江苏卫视的媒体记者来到工地采访,新闻晨报、河南商报、海峡都市报等大V也在网上转发,“工地文艺大叔”火起来了。

  现场创作

  10分钟捏出“默多克”

  昨天,记者专程来到南京,在虎踞路南京市第四中学对面的隧道施工工地上,找到了“工地文艺大叔”陈道慧师傅。

  今年49岁的陈师傅老家湖北天门,来南京不到三个月,现在工地上负责清扫泥土。由于是隧道工程,工地上堆满了挖上来的泥土,休息时无聊的陈师傅便就地取材,做起了泥塑。

  只见陈道慧抓起一大团泥土,就着工地上的自来水和了下,然后团成个圆柱稍微压紧实。手掌在上下左右拍一拍,国字脸的轮廓就出来了。再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在脸三分之一处一捏,二分之一处一提,五官的大概位置也就确定了。

  “眼角和鼻梁是脸部最低和最高的地方,雕塑不像画画,它是立体的,所以要更难。”陈师傅介绍说。他准备捏个默多克,因为前几天正好在报纸上看到过,还有点印象。

  10分钟后,“默多克”出现在南京街头,不过,“默多克”头上戴着陈师傅中铁四局的安全帽。听到记者说“蛮像”,陈师傅扔掉随手捡来当雕塑刀用的木棍儿,拍拍手上半干的泥土,满脸自豪。他还告诉记者,默多克是外国人,捏起来不太熟练,如果是一般的泥人,5分钟就能搞定。

  曾专业学画画

  马路成他工作室

  因为陈师傅的“工作室”就是马路边上,每次创作都会引得不少路过的行人围观。40来岁的南京市民王师傅骑着摩托车边走边看,差点造成交通事故,他索性把车停在一边,掏出手机来拍照。李女士的奶茶店正好在工地旁,“天天做,天天有人看,大家都觉得挺有趣的。”

  来工地工作才一个多星期,陈师傅已经做了十几个泥人,连包工头都忍不住打趣地说:“别把工地上的泥巴都用完了啊。”工友们也调侃:“要不要下次用水泥渣滓和点水捏个试试。”

  工地附近的马路还是陈师傅的作品“展厅”,不少开车经过的人都会特意停下来拍个照。前天做的泥人放在邮局门口,今天去看却在惬意地“喝牛奶”——旁边不知是谁放了个牛奶瓶,连吸管都有。

  陈道慧说,年轻时,他曾是美术学校成绩最好的学生,素描、国画样样在行。他在葛洲坝电影院放过电影画过海报,也在老家帮村民画过中堂画和老人遗像,自己还开过餐馆当过包工头。如今,他和老婆一起来南京闯荡,与十来个工友蜗居在狭窄的宿舍里,不变的是对画画的坚持。

  陈师傅天门老屋的墙上,他画的张曼玉的画像还在。在他的裤兜里,则揣着一张大型雕塑的草图,“希望有一天能做出来,到时候你们要来看哦。”他说。

  【网友热议】

  ●赞赏派

  @风榛依然:好大牌范,这艺术细胞还得了!

  @热气青年3代:接地气的民间艺术家。

  @顺忠哥哥:真有吴为山风格!佩服这位工人哥哥!

  ●艺术派

  @春日焰火:要速度,也要艺术;建筑工人有力量,抽根烤烟继续忙!

  @芈乖:哇!行行出状元,艺术没有界限,只要有心,人人都是艺术家!

  @阿伟_很忙的闲人:当工人、农民都在创作的时候,社会会更美好的!

  ●行动派

  @过江龙你国哥:额,要去看看!

  @vickie丫丫乐:明天看看还在不。

  ●感慨派

  @小莫苏525216:大隐隐于工地。

  @温柔的每一天:民间确实藏龙卧虎!他们缺少的只是机遇而已!

  文/特派记者 李元

  图/特派记者 熊波

关键词:文艺大叔,农民工,泥人责任编辑:杨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