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河北 > 聚焦河北

善行河北:祁凤兰坚守山村孤校的“园丁”

来源: 燕赵都市报  
2013-06-20 09:18:06
分享:

  近年来,地处承德坝上地区的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以其凉爽的气候,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如果从游客的角度看,这里或许景色优美,空气清新;但对长年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来说,体味更多的是荒凉、闭塞。靠知识改变命运,走出大山,是这里的孩子和千千万万家长的愿望。因而,村中的那所小学,就意味着希望。

  6月上旬的一天,围场城子学区平房小学里的读书声有些嘈杂。在学校唯一的一间教室内,集中了学前教育的小、中、大班和一年级的32名学生,他们有一个共同也是唯一的一位老师———祁凤兰。十多年里,一波又一波的孩子走出了山村孤校,但祁凤兰凭着心中那份教书育人的信念,仍坚守于此。

  山村孤校的留守者

  地广人稀的山区的教育如何才能搞好?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令人唏嘘的故事。在围场大山深处的一所“一人校”(一所学校只有一名教师)———库子学区平房小学,祁凤兰老师便是故事的主人公。

  1986年,年仅17岁的祁凤兰成了一名山村教师。“我家在燕格柏,当时是名代课老师,1996年,又上了两年师范。1998年来到了城子学区,这里距离我们老家120多里。”祁凤兰告诉记者,2000年她来到了平房小学,那时小学一到六年级的学生都有。“不过也是复式班,两个年级一个班,学校共有5位老师。”

  在祁凤兰的回忆里,那时的校园很热闹,除了上课,休息时间还可以和同事们一起聊天。不久,这个场景成了记忆。在集中办学的浪潮下,平房小学二至六年级的孩子都被集中到了几公里外的城子中心校就读。“学生走了,老师也要跟着走,但学前班和一年级的孩子因为小,都留了下来。”祁凤兰说,那时自己也想走。“儿子正在上小学,我总不在家里,很少能照顾他。”离开是所有老师的愿望,但必须有人要留下。最后,祁凤兰成了唯一留守者。

[1]  [2]  下一页  尾页

关键词:山村,孩子,祁凤兰责任编辑:燕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