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速读中国

“蚁族”概念提出者:应让弱者获得安慰不怨恨

来源: 中国青年报  
2013-06-18 08:33:28
分享:

 

  距离2009年《蚁族》一书出版已有4年。城市高学历低收入的青年群体,从默默无闻到现在越来越被关注。他们现在生活如何,是否找到了出路,中国青年报记者再次专访廉思。

  中国青年报:“蚁族”群体现在有什么新变化吗?

  廉思:自我发现“蚁族”以来,他们发生了很多变化,我总结为8个“变”和8个“不变”。变化的,如学历层次提高、留京意愿减弱等;不变的,如住房条件仍然较差、社会不公平感仍然较强等。具体内容,我们将在6月发布《中国青年发展报告》。

  中国青年报:念大学曾经是寒门子弟改变命运的方式,但现在大学毕业生却遭遇就业难的问题,为什么?

  廉思:主要有4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不同工作待遇相差巨大;二是大学生供求结构失衡和错位,高等教育与社会实际需求不符;三是经济发展不均衡,大城市中有更丰富的资源和就业机会;四是大学生自身因素,比如重知识而轻能力。

  中国青年报:有些人不努力也能获得好生活,有些人每一步都走得很艰难,这种不公平会带来什么结果?

  廉思:事实上,任何国家或社会无论多么富庶、组织多么合理、运行多么顺畅,都不可能保证所有成员的成功。所以,成功的主流价值观,应该是让弱者能得到一定的安慰,而不至于对成功者乃至社会产生怨恨。

  现在,政治与经济向上流动性的双重降低,使一些底层年轻人感到没有出路。社会不仅会因此增加不稳定因素,还面临缺乏中流砥柱的危险。试想,如果寒窗苦读20年,却不能获得一个相对较好的生活,那对后继者是怎样不安的暗示?如果大学毕业生不得不为了利益剑走偏锋,甚至出卖良心,那是怎样一种信用的丧失?

  中国青年报:上个世纪80年代,潘晓发问“人生的路怎么越走越窄”,现在的年轻人似乎也在困惑:到底努力自强是否真的能改变自己的人生?

  廉思:那时是有知识、肯努力就能改变命运,现在则不一定;但是,没有知识、不努力就一定不能。所以,对现在的年轻人而言,不仅应当努力,而且应当更加努力,才有可能脱颖而出。这些年做“蚁族”调查,没有发现很多,但也确实看到一些人通过努力实现了梦想。这些年轻人的奋斗精神,一定意义上就是中国梦的价值源泉。

  中国青年报:那我们的社会、制度应该为这些年轻人做些什么?

  廉思:从“天之骄子”到“蚁族”,中国的高等教育机制负责筛选社会精英的作用已然消失。让所有大学毕业生都参与到国家事务的管理中,不现实;从事低端或纯体力劳动,又不符合人才培养的模式。

  必须承认,任何社会都会是一个“有阶”的社会,如果社会中只有个别人能成功、大多数人依然困顿,那他们所代表的两个阶层,就不能和睦相处。社会不可能完全消除“底层”,所以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有改变自身境遇的机会,这也是青年人精神世界的根基。

  国家应该从制度和法律上保障青年起点公平、资源合理分配,为所有人构建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和良性的社会流动机制。这样,每个青年都能公平地奋斗。如此,国家有愿景,社会有共识,个人也有希望。

  (廉思:“蚁族”概念提出者,国家级课题《潜在危机:中国“高校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与社会稳定问题研究》项目主持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青年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

 

关键词:蚁族,弱势者责任编辑:尹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