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速读中国

向梦想出发——神舟十号航天员出征目击记

来源: 新华网  
2013-06-11 21:21:24
分享:

  西北大漠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11日迎来中国人的又一次太空出征——

  14时48分,执行神舟十号飞行任务的3名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身着乳白色舱内航天服,出现在圆梦园问天阁南侧门口。

  位于“宇航东路”和“航天路”交会处的这片广场,是中国人放飞太空梦想的起点。它通向距离地球300多公里的寥廓太空,通向等待与神舟再次相会的“天宫”家园。

  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先后成功突破天地往返、空间出舱和交会对接等关键技术之后,神舟十号将开展第一次应用性飞行。

  朝着建设空间站的最终目标,古老的飞天梦一步步延展。

  一步、二步、三步……航天员在军号与战鼓中迈步前行,数百名前来壮行的人们把圆梦园变成一片沸腾花海。

  圆梦需要勇气。

  3名航天员身后的墙壁上,依次悬挂着神舟五号航天员杨利伟,神舟六号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和神舟九号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的照片。

  10年载人飞行,他们以义无反顾的奔赴所定格的经典瞬间,已成为全中国人共同的记忆。

  四步、五步、六步……49岁的指令长聂海胜,对脚下这条路再熟悉不过:8年前,那个瑞雪飞扬的黎明,他就是从这里出发,与战友费俊龙一起乘坐神舟六号飞向太空。此刻,艳阳高照、碧空如洗,他们的笑容灿烂。

  圆梦需要坚持。

  在踏上这条路之前,47岁的张晓光等待了15年,33岁的王亚平在一年前的神九乘组选拔中以微弱之差落选,但她几乎没有停顿即投入训练。

  “成功者不仅仅是从不失败的人,更是从不放弃的人。”张晓光此前接受采访时说,“时代为实现梦想提供了广阔舞台,但只有始终保持淡定的心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才能实现个人梦想。”

  七步、八步、九步……人们的目光紧紧跟随,欢呼人群中有额济纳旗群众,有中小学生,更多的则是齐聚戈壁为神舟护航的工程各系统科研人员。

  圆梦需要整个民族的科学精神和持之以恒的科学实践。

  科学,始终是一个民族前行的基石。作为中国第一位飞向太空的“80后”和“太空教师”,王亚平在神十飞行中将要通过太空授课宣示的,正是这样一种精神,这样一种追求。

  在实现工程目标的同时,实施了21年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也激发了年青一代科学探索的热情。今天,30岁左右的青年设计师已经成为各系统骨干。这是一支令世界航天界羡慕的队伍,是中国航天最为宝贵的财富。

  向前、向前,航天员用32步,丈量完了这段只有十多米的路程。

  14时50分许,现场一片安静。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张又侠迎面肃立。3名航天员一字排开,立正,敬礼!

  “总指挥长同志,我们奉命执行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准备完毕,请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聂海胜!”“航天员张晓光!”“航天员王亚平!”

  “出发!”张又侠庄重有力的命令在广场上响起。

  “是!”3名航天员齐声响亮回答,共同抬臂敬礼!

  动作如此整齐划一,三人那么的默契。

  “我们的相容性特别好。”聂海胜曾这样描述他的同伴们:“经过了长期共同的训练磨合后,我们3个人融洽得如同一家人,尤其是在进行复杂的交会对接训练时,只要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就能读懂对方的意思。”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伟大的祖国……”悠扬的旋律再次响起,人们把歌声和掌声送给即将远行的英雄们。

  3名航天员微笑着挥手作别欢送的人群,迎着大漠的骄阳,乘车向5公里外的载人航天发射场进发。

  英雄远征太空,神州牵挂神舟。

  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祖国和人民期待你们平安归来!

关键词:神舟十号责任编辑:王培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