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新闻频道 >> 社会万象

农妇“夺命地窖”勇救邻居受重伤无钱治盼救助

来源: 燕赵都市报 作者: 2013-06-07 08:22:33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十几天来,兴隆县大杖子乡柳河口村全体乡亲的心情都很沉重。5月22日,当地家家都有的地窖夺去了村民王久琢和女儿王春荣的性命,而闻讯赶来下窖施救的农妇田玉枝也中毒受重伤:双眼失明,左上肢麻木,记忆力、反应能力下降。死者已矣,令人叹惋,但勇敢农妇田玉枝因为巨额的治疗费用而陷入困境。

  “夺命地窖”里毒气发威

  6月6日上午,记者来到了柳河口村。在村民的带领下,记者走进了王久琢家。王家人说,“夺命地窖”位于院内被圈起的菜地下面。

  地窖位于菜地东北角,掀起窖口上的铁皮,一个窖口约一平方米、深约两米的地窖呈现在眼前。据介绍,这个地窖宽约1.5米,长约五六米。

  王久琢的老伴儿马大娘回忆说,5月22日一大早,大约8时左右,老伴王久琢和女儿王春荣补种玉米回来准备吃饭。饭前,老伴王久琢让女儿王春荣下地窖去看看有没有被熏死的老鼠。“每家都有地窖,冬天用来储存蔬菜和水果。前段时间,地窖里进了老鼠,把苹果都啃了。”马大娘解释说,5月21日上午,按照老办法,他们先密封地窖,然后将一些废旧衣服拿到地窖内点燃。“有的用草,有的用玉米秸秆,都是为了用烟熏死地窖里的病菌和老鼠。”

  马大娘说,女儿下入地窖后20多分钟都没出来。“我就和她爹过去喊她,在窖口往下一看,发现她躺在地窖里一动不动。我就赶紧喊救命,跑出去找人。她爹就下到窖里救人。”马大娘说,当她喊来一些村民后,发现窖里躺着三个人。

  农妇勇救邻居也被熏倒

  据参与救援的村民介绍,由于进入地窖前,窖口和两个窖眼都没有提前打开通风,因此地窖内储存了大量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这就导致81岁的王久琢一进入地窖便被熏倒。而听到救命声后,53岁的邻居田玉枝最先赶了过来,没多想就进入地窖内救人,不料当即被熏倒在窖下。

  此时,有在煤矿工作过的村民赶紧找来风泵,疏通地窖内的空气。而同样赶来的村民闫建国看到妻子田玉枝被熏倒,奋不顾身地跳了进去。“我媳妇正抱着王春荣的大腿,已神志不清。我屏住呼吸,把她拉到地窖口,大伙儿把她拽了上去。前后不过5分钟,我被熏得脸色发紫。”闫建国说,把妻子送到承德县医院后,他也晕了过去。

  但随后被救上来的王久琢、王春荣父女俩就没那么幸运了。由于长时间窒息,急救人员赶来时,父女俩已经没了生命体征。

  下窖救人农妇伤势严重

  6月6日下午,记者在承德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病房内看到了田玉枝。

  田玉枝的丈夫闫建国介绍说,由于伤情严重,妻子在承德县医院ICU病房抢救3天后被送到了承德市中心医院,“现在没啥好转。”但十几天里,他们已经花了近13万元,“在外面借了七八万,确实撑不住了。”说这话时,54岁的闫建国话语有些哽咽。

  据主治大夫沈永玲介绍,田玉枝伤情很严重,“她是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中毒。现在双眼失明,左上肢麻木,记忆力、反应能力下降。由于吸入大量有害气体,缺血缺氧,对她的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沈大夫说,从以往的病例看,田玉枝双目治愈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这类病人,后期有可能会出现迟发性脑病,那样会很严重,花费也会很高。”

  村民拉着记者呼吁救人

  惨祸发生后,村民们怀着悲痛的心情,一起帮助王家操持完了丧事。之后,救人者田玉枝的伤情又成了村民们叹息的伤心事。由于吸入大量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田玉枝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双目处于失明状态,行动不便。“老百姓都没啥钱,只能凑个几千块。但听说他们家已经花了十好几万了,以后花多少还没个准数呢!”村干部王春福说,而且王久琢家也是村里有名的低保户,家里就靠几亩地和患腿病的儿子王春村每月1000元左右的收入支撑着。

  惨祸发生后,村里将田玉枝跳入地窖救人中毒受伤的事迹向上级部门进行了汇报。“希望能评个见义勇为先进个人,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能给她捐些钱。”村干部介绍说,此前乡民政所曾给王久琢家送去了1000元慰问金,给田玉枝送去了2000元慰问金。记者临行时,许多村民说,“我们代表全村老百姓,恳请大伙儿救救田玉枝吧。”

  有意帮助者请拨打热线96669。

  爱心提醒

  据专家介绍,长期不用或不通风的地下窖井一般会存有二氧化碳等会导致人类窒息的气体。需要进入类似处所,一定要通过事先通风或用传统的火种试验方式检验即将进入的窖井是否氧气充足,再决定进入与否,以避免发生类似意外。(记者陈宝云文/图)

关键词:勇救,邻居,农妇,救助

责任编辑:杨晓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