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专题库

郜艳敏:深山代课十几年以苦为乐

来源: 燕赵都市报  
2013-06-03 11:35:44
分享:

  她在打工途中被人贩子拐骗,卖到了曲阳县大山深处,她曾用生命抗争,但没有能逃离偏僻的小村庄。

  因为她在村子里学历最高———初中毕业,她成了村小学的代课教师;因为孩子们渴望的眼睛,她选择留在带给她痛苦和屈辱的异地他乡。

  因为一份本能的大爱,她饱经苦难的生命像美丽的山花绽放。

  寻找最美教师,郜艳敏,因为她的传奇经历和大爱事迹,被众多读者与关注她的好心人推到记者视线中。

  “六一”节拜访郜艳敏

  曲阳县灵山镇地处太行山深处,在大山皱褶里,有一个小小的村子———下岸村,这个村子在县城许多出租车司机都不知道。

  6月1日,记者来到村东山坡下的下岸村小学,这里充满了节日的快乐,许多村民前来围观。

  一群来自保定天威集团等单位的志愿者在节日里给孩子们送来图书、书包、纸笔,孩子们快乐得像一群欢快的小鸟。

  这里可能是记者见到的最小的学校了,18个学前班学生,两个一年级学生,“校长”和老师都是一个人———2006年度“感动河北”人物郜艳敏。

  身材瘦小的郜艳敏老师指挥着孩子们排队、给志愿者们戴红领巾、敬礼,这些顽皮的孩子看起来与她非常亲,三岁学前班的孩子和八岁一年级的孩子们,都像她自己的孩子,又像是她忠诚的士兵。

  作为“校长”,郜老师与志愿者们举行了捐赠仪式。志愿者们介绍说,他们非常敬佩郜老师,大家凑了5000元钱,购买了孩子们需要的物品。

  郜老师说,学校里的国旗旧了,还缺三个吊扇,这次大家都给送来了。

  代课教学,热情而快乐

  郜艳敏已经在这所小学校里工作了十几年,送走了300多个学生。几天后,她的一个读高三的学生将参加高考,她盼望着这个学生考出好成绩。那样,下岸这个小山村将出现第一个大学生。“我教的第一批学生,他们的孩子现在都跟着我读书了。可惜,大部分人只读到初中没有读下去。”郜艳敏说。

  郜艳敏的身份仍然是“代课教师”,每月工资600元,寒暑假没有工资。

  但她仍每天热情而快乐地工作着,长年和孩子们在一起,37岁的她依旧很年轻,一脸的天真。

  一个人的讲台,每天重复着单调而愉快的教学:教孩子们语文、数学、体育、音乐、美术。与孩子们一起跳舞、做操、做游戏,在孩子们眼里,他们的老师是最可亲、最有智慧、最伟大的人,许多孩子的理想都是长大后当郜老师这样的老师。

  孩子们都不知道,他们的老师曾有过异常不幸的命运。

  1994年初夏,18岁的河南打工妹郜艳敏被人以介绍工作哄骗,落入两个人贩子圈套,后被转卖、被人凌辱,再以2700元的价格卖到了太行山深处的曲阳县灵山镇下岸村,卖给了一个比她大6岁的不识字的羊倌。她曾多次自杀、逃跑,但都没有成功。

  村里有个破败的小学校,但因为条件太艰苦,老师们来了都呆不住。1995年,村里没有了老师,村里的孩子们面临失学,乡中心校马校长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找到郜艳敏———这个村里唯一上过初中的人。

  虽然每月工资只有200元,而且放假的几个月没有工资,但马校长一次一次上门来,甚至家长领着孩子们也来找。看着孩子们渴望读书的眼睛,郜艳敏心软了,就答应下来,成了一名代课教师,只为让村里的孩子们不再重复放羊买媳妇的命运。

  留下,为了山娃的未来

  下岸村偏僻、穷,400多口人的村庄,前些年从外地买来的媳妇就有30多个。

  许多媳妇跑掉了,包括郜艳敏婆家的二嫂。郜艳敏的生活也不如意,丈夫因为她是买来的媳妇,常喝醉了酒打她,她万分痛苦,但几次都没有逃出村口窄窄的羊肠山路。

  她选择了当老师,还有一个理由,村里好多买来的媳妇跑了,丢下了七八个没娘的孩子,这些孩子没有了娘,不能再没有学上。

  从此后,下岸村一二年级的适龄孩子没有一个失学,有不上学的,郜艳敏就耐心地一趟一趟找家长,把他们找回来。

  最早几年,每月只有200元钱工资,她还要挤出钱来给几个特困的孩子买学习用品,学校里没有图书,她翻山赶集,去集市上的书摊上买回旧的杂志图书。

  除了规定的文化课,她一个人开设了体育、音乐、美术,虽然体育课只是踢毽子、跳绳,做游戏,虽然音乐课是她教唱自己记忆里的歌曲,虽然美术课是在黑板上画花草动物,但她给孩子们打开了知识的大门,陶冶着他们的情操。

  郜艳敏开始的教学生涯,因为生活也曾教教停停。从2001年起,她的教学工作再也没有间断过,一个人撑起一个教学点。十几年来,下岸村小学的成绩一直保持着整个学区中上水平,尽管这个唯一的校长兼老师只有初中毕业学历。

  乡亲们都感激她,都尊敬地称她“郜老师”。

  就这样,她在这里扎下根来,用一颗善良的心,回报带给她屈辱痛苦的山村。尽管后来村里又有买来的媳妇走了,她再也没有动过心。因为她知道,自己已经离不开这些孩子们了。

  爱岗敬业,光荣入党

  发现郜艳敏是一个偶然。2006年5月,本报记者来曲阳采访一直热心救助山区贫困孩子的摄影家刘向阳,在大山的旮旯里发现了下岸小学,了解了郜艳敏传奇般的经历。

  郜艳敏的经历引起巨大的轰动和感动,海内外上百家媒体聚焦下岸小学。随后,她当选2006年度“感动河北”年度人物,同时成为当年网友们评选的“中国最美的六个女人”,原本像大山里一朵苦菜花一样平凡的她成为明星。

  2007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根据她的事迹改编拍摄了电影《嫁给大山的女人》。

  相当长的时间里,接受采访、去各省市电视台做节目是郜艳敏教学间隙中的重要内容。

  她受过委屈,因为她暴露了当地教育等方面的一些不如意的地方;也接受过无数的掌声和赞誉,因为她的大爱,以德报怨,展示了一个最美乡村女教师的传奇形象。成名后,她成了这个小山村的灵魂人物,她是乡亲们心中的指望。

  郜艳敏当选“感动河北”年度人物获得了10000元奖金后,她拿出一大部分给村里老人们买了生活用品,然后给公婆、河南父亲一部分,自己只剩下几百元,买了个简单的手机。到贵州电视台做节目时,一位画家感动于她的事迹,捐了两幅画义卖了30000元,税后的善款捐给郜艳敏。郜艳敏只接受了5000元,其他的交给了村委会用于修建学校,剩下一点给学生们买了桌椅、教具。

  2010年11月17日,郜艳敏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下岸村村支书张乱仓对记者说,郜老师在村里起到了一个党员的模范作用,乡亲们都很敬佩她。

  教学成绩一直很好

  下岸村距离最近的辉岭小学隔着一座大山,走大路六七里,走小路五里。

  多年以来,下岸村教学点一直保留着一二年级,还有学前班。

  2006年,本报报道了郜艳敏的事迹后,下岸教学点的境况引起当地重视,派了公办的老师来,但因为条件艰苦,先后来了三位正式的老师,都呆上一两年就调回去了。郜艳敏与她们相处得很好,也特别能理解她们,毕竟这里太偏僻、太艰苦,一个外来的老师在这里生活,有种种不便。所以,到了2012年,学校又只剩下郜艳敏一位老师。

  正式的老师调走,辉岭小学决定将下岸一年级的学生也并过去,但家长们不同意,因为孩子太小,山路太远。开学的时候,还是将该上一年级的学生送到郜艳敏这里来,郜老师不敢收,最后上级决定,下岸教学点保留一年级。

  于是郜艳敏一个人担任着一年级和小中大三个学前班的教学任务。学前班的孩子有的才三岁,但家长们都愿意送过来,一则是比自己带着省心,二者是郜老师可以教他们识字明理。

  今年开学时,村里一个外地嫁过来的媳妇小李送女儿过来上学前班,看小班的小孩子们还不适应,郜老师非常费心辛苦,就主动要求过来帮忙。小李也是初中毕业,也有爱心,一直帮郜老师教了两个月多。可惜,小李不小心崴了脚,就回家养伤不干了,村小学还是郜艳敏一个人。

  郜艳敏的直接领导、辉岭中心小学校长庞耀辉对记者说,郜艳敏老师对工作认真且用心,教学成绩一直很好,她虽然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但很爱学习,每次来学校,都跟老师们探讨教学方法。虽然她是代课老师,但承担的教学任务与正式老师是一样的。

  盼望改善教学条件

  多年过去了,郜艳敏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口音都变了。她与公婆相处得很好,是村里公认的孝顺媳妇,尽管她是买来的。婆婆与她情同母女,老人心疼地说,艳敏十几年没有买过衣服,这孩子,可节省呢。

  与不识字的丈夫尽管没有共同语言,没有爱情,但有了亲情。丈夫已经知道妻子是个受社会尊敬的“名人”,已经不敢打她了。

  社会上的好心人一直关心着郜艳敏。对现在的生活和来自社会各界的温暖,郜艳敏深深感激。虽然现在的身份是代课教师,每月工资600元,而且假期没有工资,对此她没有抱怨,因为她知道自己的学历低,不敢有太多奢望。

  记者问郜艳敏还有什么困难,她想了想说,“就是学校的条件需要改善一点,可我没有能力。”

  郜艳敏成名后,在社会各界与镇政府的帮助下,几年前曾修建了教室,但屋顶没有处理好,非常薄,夏天教室里像蒸笼,冬天里像冰窟,冬天一个教室里的小炉子也起不了什么作用。看着孩子们受罪,郜艳敏期望上级或社会的好心人士能帮助修一修。

  另外,教室外的小操场是石子地,孩子们摔倒很容易磕破头,需要用水泥抹一抹。学前班的孩子们需要滑梯等玩具。她心中盼望着,这个小学校能成为村里孩子们快乐成长的一个乐园。“我不嫌工资少,只要孩子们需要,我愿意一辈子当这个代课老师。”郜艳敏说。

关键词:郜艳敏,代课老师责任编辑:张世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