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新闻频道 >> 文娱看点

博物馆之“变” 河北博物馆创新发展之路[组图]

来源: 河北日报 作者: 2013-05-17 09:22:27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古代玻璃展区

  
开滦博物馆大型多媒体景观

  
开滦博物馆井下探秘游4D影厅

  5月18日,是第37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国际博物馆协会确定的主题是“博物馆(记忆+创造力)=社会变革”。无疑,博物馆丰富的文化遗产与人类创造力和活力紧密相连,而激发创造力和活力也是博物馆发展的最大动力。然而,在新形势下,博物馆如何激发公众的创造力,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在数字化时代,博物馆又该如何延伸其服务,满足公众不断变化的需求,从而走进公众日常生活?日前,笔者就以上问题采访了省内部分博物馆馆长和博物馆界的专家学者,他们一致认为,当今博物馆已走到了一个转变的“节点”,必须“求变”,但是,如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寻找到一条与时俱进的发展之路,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1

  理念之变

  从“单一”到“多元”,让博物馆“博”起来

  曾有媒体如此形容博物馆现状——— “门前冷落鞍马稀”,对此,省博物馆副馆长李建丽持相反的意见,“博物馆受冷落的时代过去了”。果真如此吗?笔者经过连续数日探访省博、石家庄市博物馆后发现,这里工作日参观人流不断,双休日日接待量均在千人左右。据邯郸磁州窑博物馆、唐山开滦博物馆、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等专题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这些博物馆平时均是游客盈门,每逢节假日更是人头攒动、车水马龙。

  “从冷清到回暖再到渐热,博物馆正在不断升温。自从2008年博物馆免费开放后,我省博物馆越来越受欢迎,民众已经开始有意识地亲近博物馆、走进博物馆。”李建丽高兴地对笔者说,以她在省博物馆工作几十年的观察发现,博物馆处境正在悄然转变,恐怕要迎来它的“全盛时代”了。但是,她同时也认为,随着公众博物馆观念的变化和多样化需求的不断增加,传统博物馆的变革也势在必行。

  有网友曾慨叹,“博物馆已经成了图片展、文物展、书画展的代名词,许多综合性博物馆的展览形式和手段陈旧,内容千篇一律,千馆一面,让人提不起兴趣。”

  “这种局面必须打破,‘博物’的本义就是博物洽闻,通达古今。博物馆应该是个大千世界,包罗万象、气象万千。所以说,博物馆要想发展首先要‘博’起来,要从单一的综合馆向多元的专题特色馆转变。”省文物局局长张立方如是说。

  近年来,我省专题博物馆、特色博物馆不断涌现,成为博物馆创新发展的一大亮点,也成为博物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创新发展的一种新模式,为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精神支撑,也带来了经济效益。比如,黄骅河北海盐博物馆、泥河湾遗址博物馆、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唐山开滦博物馆、邯郸磁州窑博物馆等等,因地制宜,凭借当地独有的特色资源,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

  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馆长郭绘宇说,“特色,是博物馆发展的关键。雷同、同质化、大而全的综合性博物馆必将被冷落。作为全国首家玻璃专题博物馆,我们只要打好‘特色’、‘遗址’两张牌,就会具有长足发展的驱动力。”

  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是在秦皇岛耀华玻璃厂遗址上建成的,这里刚刚被列入第七批全国名单,能在百年玻璃生产的遗址上展示我国玻璃工业的发展历史,其优势是无法复制的。不仅如此,该博物馆内琳琅满目的玻璃藏品包罗万象、品种繁多,数量堪称全国之最。自2012年8月开放以来,已吸引大批慕名前来的市民、游客,截至目前,已累计接待观众达12万人次。

  无独有偶,邯郸市磁县是磁州窑文化发祥地,磁州窑博物馆成为全国博物馆界一道引人注目的“黑与白”艺术风景。而唐山开滦博物馆更是博物馆创新发展的生动范本,它紧紧依托开滦集团百年悠久的历史文化、工业遗存和精神财富,打造成一座浓缩煤炭文化的“黑色殿堂”,每年为数十万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讲述开滦独有的煤炭文化。

  这些专题博物馆的共同特点是依托特色资源、依托历史遗址,因地制宜,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满足和激发观众某一方面的兴趣和爱好。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关键词:博物馆,发展,河北

责任编辑:赵鹏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