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抗战剧《抗日奇侠》等一批娱乐化的抗战剧被舆论批评为“以娱乐埋葬历史”。近日,担任其艺术指导的颢然导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竟为此剧喊冤:“我拍的是主旋律,批评言论无根据。”
人们对《抗日奇侠》之所以有意见,是因为此剧融入了许多娱乐化的武侠元素,抗日志士们与日军奋力拼搏,时而大鹏展翅直上青天,时而腾云驾雾力擒对手,时而拳打脚踢令敌人灰飞烟灭,剧中出现的“手撕鬼子”等违反常理的情节,更成了它的经典标志。此剧播出后,因其雷人的抗日桥段颇受争议,更被网友誉为“抗日神剧”。
颢然在回应时称,“手撕鬼子”的镜头在国内版中其实没有播出,而是出现在了卖给美国的国际版中。他愤然地说:“我不可能去恶搞历史、架空历史,胡搞乱搞。至于抗日形式上的内容,我觉得是可以探讨的,飞檐走壁的情节,不就是电视评书吗?很多人都是抓的形式上的娱乐化,但是内核上《抗日奇侠》是很正的,只不过表现形式上比较夸张。”
值得指出的是,八年抗战不同于以往的历史,它在民族记忆中是一段悲壮和惨痛的历史,至今难以忘却,考虑到这一沉重的民族感情,这段历史其实不该娱乐化,这种过分夸张的娱乐态度显然超越了当今社会所能接受的心理底线。难怪有网友拍砖:“日本对中国侵略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耻辱,电视作品不应该拿着耻辱娱乐大众。”
全国政协委员葛剑雄教授曾批评有些抗战剧,“把历史搞成了神话,这岂非贻笑大方,八年抗战不是八年游戏。”此言真是一语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