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期货首次集中交割 河北玻璃企业还需加把火
沙河经济开发区集中玻璃生产企业47家,玻璃加工企业400余家,是全国最大的玻璃生产基地。玻璃期货上市后,企业可以运用套期保值工具更好地安排生产。然而,面对期货这一新的金融工具,我省玻璃生产企业目前只有两家真正参与交割,其它企业观望居多。这是为什么?金融机构该如何引导企业借助金融工具壮大产业? 近日,随着玻璃1305合约交割期的临近,玻璃期货迎来了首次集中交割。记者了解到,沙河经济开发区的河北大光明集团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玻璃期货刚刚上市,他们就拿到了全国第一单。目前,该企业期货交割已经完成。 企业态度形成强烈反差 “为什么我们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就是看到玻璃期货容易上手,对于企业来说不但可以套利保值,无形中还增加了销售渠道。”河北大光明集团有关负责人刘晓东告诉记者。 但是,当地众多玻璃企业中,只有大光明、安全两家企业参与交割,其它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这是为什么? 沙河经济开发区相关负责人张生运介绍,当地企业还是有积极性的,但是,一方面是不少企业不了解期货知识、又缺乏专业人员指导操作;另一方面,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还不够紧密。 资金成本也让参与交割的企业很“头疼”。据河北大光明集团期货部负责人武延民介绍,企业注册仓单需要用仓单价值100%的现金担保,这给企业带来了很大资金压力,无形中提高了仓单注册成本以及交割成本。“企业的现金担保比例若能降低,将进一步提高企业仓单注册及交割的积极性”。 玻璃期货全厂库交割的模式也给交割带来了一定风险。据了解,目前玻璃注册仓单主要集中在沙河地区,只有厂库品牌的玻璃才能参与交割,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市场参与。武延民告诉记者,厂库企业日产量超过3万吨,与之相较,上市初期,玻璃厂库注册的16.3万吨交割库容的确太小。 专家表示,目前各地区厂库还存在不同玻璃品牌价格不同的现象,导致仓单注册成本也有差异,对非交割库卖方来说,风险敞口较大。 |
关键词:玻璃,期货,河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