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专题库 > 专题新闻

但如今已是信用货币时代,“金本位卷土重来”行不通

来源: 腾讯财经  
2013-05-07 15:03:14
分享:

  北京时间12月13日,彭博社刊登题为《金本位和大萧条》的评论文章,现全文主要内容摘要如下:

  1931年9月,英国宣布放弃金本位,实行黄金出口限制,允许货币贬值。一些以英镑为基础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如印度、埃及、马来西亚等均跟随贬值,也放弃了金本位。这标志着两次大战之间的金本位制的解体,也带来了第二波贬值潮。需要指出的是,在英国宣布放弃金本位的两个月之前,也就是1931年7月,德国政府宣布停止偿付外债,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禁止黄金交易和输出,这标志着德国的金汇兑本位制从此结束。

  金本位到底是什么,又为何会在1931年时承受那么大的压力?

  所谓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决定。换言之,黄金储备被认为是一个国家货币和证券的基础。当时,在使用金本位的国家间,汇率一直保持着平稳的状态。可以说,金本位制下,汇率固定,消除了汇率波动的不确定性,有利于世界贸易的进行。各国央行有固定的黄金价格,从而货币实际价值稳定,没有一个国家拥有特权地位。如果哪个国家的支出开始超过收入,出现赤字的话,那么那些持有该国证券的人就开始向它施加压力,将该国债券换成黄金。它们之所以要这么做,主要是担心通货膨胀会导致美元、英镑和法郎贬值。这种兑换将会耗尽一个国家的黄金储备,同时也是对该国政府和经济施加的惩罚。黄金储备水平决定国家能够发行多少货币,这也就意味着黄金储备主导着货币发行量的多少。

  在全球经济“大萧条”期间,各国黄金储备减少,试图提供公共服务的各国政府遭遇不断飙升的预算赤字,这让银行和富有的投资者、海内和海外市场非常不安。于是,全球出现一股“现金支出”狂潮,即“给你纸币,给我黄金”。在当时的大环境下,银行和个人更愿意大量储藏黄金,而非将黄金用于获得贷款或进行其他新投资。

  “大萧条”出现后,各国却纷纷向英国兑换黄金。但是,英国实际上已经不是世界霸主了,其地位已经被美国所替代,只是美国还未正式走到台前。由于英国的国际收支已陷于困境,迫使英国于1931年的9月21日终止实行金本位制。英镑不再和黄金挂钩,在随后的几个月中,英镑的汇率在外汇市场上飞流直下。世界各地的中央银行家们一下就慌了手脚,不再增持其他国家的货币包括美元。

  当银行系统内的资金越来越少,经济活动萎靡不振时,政府只有两种选择:一是竭尽所能捍卫本国货币的外汇价值以防止通货膨胀出现,代价是经济复苏会继续减速;二是允许本国货币贬值。当时,德国政府选择誓死捍卫马克汇率,而英国则让英镑汇率随着市场走势而不断浮动。事实证明,德国政府的选择是错的。

  在经济混乱中,其他坚守金本位制的国家纷纷效仿英国,终止了各自货币与黄金的自由兑换。黄金再一次回归黄土,金本位成为了历史。

  本评论菲利普•斯克兰顿(Philip Scranton),是罗格斯大学教授,同时也是《企业和社会》的主编。(米娜)

关键词:货币,黄金责任编辑:燕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