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新闻频道 >> 社会万象

新起点 新路子 新希望—赤城县扶贫攻坚工作纪实

来源: 河北日报 作者: 2013-05-02 08:35:54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新起点新路子新希望

  ———赤城县扶贫攻坚工作纪实

  春日的赤城山区,一派春忙景象,农民的脸上洋溢着幸福。这不仅仅是因为住上了新农家庭院,享受到了优质的公共服务,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有了摆脱贫困的稳固渠道和增收致富的信心。作为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有着“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的赤城面貌日新月异。日前,笔者走进赤城,探究这些变化背后的故事。

  机制创新:股份制让农民变股东,村集体有收入

  4月19日上午,汽车行至赤城县雕鄂镇黎家堡村村口时,在村西北方向一片山坡地上,一排排蓝顶白墙的养猪圈舍引起笔者的注意。

  “这是我们去年引进的养殖企业,与村委会联合成立了坤淼养殖有限公司,建设股份制养殖基地。”据该县副县长张志刚介绍,去年该基地投入1200万元,建成年存栏1.5万头仔猪繁育场,存栏基础母猪800头;今年计划投资1000万元,新建年出栏1.5万头育肥场。

  “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村委会+农户’的管理模式,村委会以集体土地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入股,占35%的股份;贫困户优先到基地打工,保底工资每月至少1500元。今年基地预计收入200多万元,那咱村集体就能收入70多万元。”黎家堡村党支部书记陈桂禄兴奋地说,村集体有了钱,就能更多地投入到公共事业,让村民享受更多公共服务。

  “走新型合作化道路,已成为当今农民的迫切诉求。”张志刚说,今年,该县创新合作模式,一方面以坤淼养殖模式发展村集体经济;另一方面,成立土地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把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成股权,以土地流转、入园劳务等方式入股参与联建经营。这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无资金、无技术、无场地难题,规避了市场风险,农民收入更有保障。

  在黎家堡村村南,连片新建的300个蔬菜大棚便是农民入股参与联建的。村民郑福军正和乡亲们忙着为大棚围棚膜、垄地整畦。说起农民入股的事,郑福军笑着说:“如今咱农民是‘年年有盼头,月月有钱挣,天天有笑脸,时时有劲头’。”

  组织创新:“六个一”帮扶力促干部服务基层

  走在黎家堡村宽敞笔直的水泥路上,村容整洁、房屋错落有致,在35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上,几位老人正在锻炼身体。

  说到变化,村民对他们的“王书记”交口称赞,“不到一年时间,村里修了4.8公里村级公路、安装路灯28盏、设置了30个垃圾箱、种植了1.7万棵树木……”

  村民口中的“王书记”,就是该村“第一书记”、县离任干部王海儒。在他任职近一年中,帮助村里谋产业、定规划,村两委班子组织战斗力、凝聚力更强了,农民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不仅是王海儒,还有康庄村‘第一书记’徐晓梅、老栅子村‘第一书记’肖志苹……他们坚守在农村一线,凡事亲力亲为,全身心投入驻村帮扶工作,成为赤城一道亮丽的‘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的风景线。”赤城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路海空告诉笔者,去年,该县采取个人自荐、单位推荐和组织选拔相结合的方式,从县直单位和乡镇选派256名干部,返聘5名离任干部,安排到全县252个扶贫村和46个开展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村任“第一书记”。通过一年的运行,他们承担起了党建工作指导员、信访代理员、发展经济领航员、农民群众教导员和支部书记监督员的职责,让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焕发出勃勃生机。今年,该县新选派了127人担任村“第一书记”,并出台了相关意见,逐步建立起选派“第一书记”长效机制。

  “‘第一书记’仅仅是我们创新组织形式、实行‘六个一’帮扶机制的一个方面。”赤城县县长申全民介绍,“六个一”就是指在每个帮扶村设置一名“第一书记”,安排一名处级干部、一名科技特派员、一名大学生村官、一名大学生村医、一名规划师。仅去年一年,全县就约有2000多名帮扶干部吃住在村,实施帮扶项目2400多个,重点推行了“三个起来”(村民组织起来,民主自治起来,发展和谐起来)和“四个一”(给乡镇党委、政府下放一批权力,每个乡镇建立一个便民服务中心,建立一套民情档案,发放一张党群联心卡)农村管理新机制,在18个乡镇建立便民服务中心、440个行政村设立便民服务站,建立民情档案10万余套,发放党群联心卡24万张;在全县440个村实现了党组织、村委会、村代会、村经济合作组织、村监会、和谐促进会“六位一体”管理体系全覆盖,1万多名村民代表参与到村级事务管理中。

  服务创新:“五位一体”为农民搭建致富平台

  “王董事长,我们的10万元贷款啥时能下来呀?我们急着买农资呢。”“放心吧,你们的担保手续已办结,银行很快就能批下来。”

  4月19日上午,赤城县霞城三农信用担保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海忠的一番话,令电话一头的马营乡马营村村民祁桂军吃了定心丸。祁桂军和村里4个人,通过流转村里的土地,打算建300个蔬菜大棚。如今,一个个大棚搭起了架子,可买棚膜、化肥和籽种的钱却没着落,多亏有霞城担保公司的帮助,解了燃眉之急。

  申全民告诉笔者,为给农民提供更广阔的致富平台和更为优质的服务保障,该县按照“公司+农户+合作社+银行+政府”的“五位一体”运作模式,出台了《关于扶持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贫困村农业重点产业发展的意见》等一揽子扶持政策。利用省专项资金5000万元,成立了霞城三农信用担保有限公司,推动县内各家银行与企业开展无缝隙对接,县财政给予贴息支持,累计拉动银行贷款2.4亿元,为众多企业和农户解决了贷款难题。发展农业企业7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25家,发展社员6710户,辐射带动农户1.95万户。流转土地8.9万亩,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0.1%。仅去年一年,该县有1.1万户、3.9万贫困人口实现了稳定脱贫。

  围绕“5带5区3市场”产业扶贫规划,今年该县将巩固蔬菜种植和生猪养殖两大主导产业,统筹发展山区果品、休闲渔业、中药材种植、乡村旅游等产业,实现产业全覆盖。计划新增露天蔬菜1万亩、设施蔬菜5000亩,总面积达到15.5万亩;新增生猪规模养殖场10个(达到91个),年出栏生猪50万头;与省林科院合作,新增特色果品基地5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2万亩,新建蔬菜、果品和生猪屠宰加工三大交易市场;加快推进“生态旅游”产业步伐,力争旅游收入增长30%,带动5000人就业;年内计划培训贫困农民5000人,确保每户至少有1个劳动力掌握1项致富增收技能,进一步提升脱贫致富能力,确保年内不低于3.5万人脱贫。(记者王雪威 通讯员刘建志)

关键词:扶贫攻坚,工作纪实,赤城

责任编辑:杨晓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