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吗?刚刚过去的4月30日是“国际不打小孩日”。这个听上去颇为新鲜的日子是1998年由美国反体罚组织“有效管教中心”发起的,又被称为“无巴掌日”,目前已得到了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响应。不过对于这个奇怪的节日,长春的家长们很多都表示是头一次听说,而且他们当中不少人还坦称:“对孩子动过手。”
年轻的父母:忍不住会打孩子 打完了自己也心疼
4月30日中午,记者在一家少儿外语培训机构门口随机采访了几位等着接孩子的年轻家长,当被问到“您知道今天是不打孩子日吗?”的时候,他们全部用摇头来表示否定,其中不少人更表示,在气头上不止一次地打过孩子。
“我确实每次都告诉自己,只讲道理别动手,可一看到孩子"皮"起来的时候,还是忍不住要甩他几巴掌。”谈起正读小学三年级的儿子,长春市民杜女士表示,每次看到孩子只知道玩闹,不爱学习的时候,总有忍不住打他的冲动。“还是女孩子好,听话、懂事,成绩又不用操心。”杜女士叹道。
“谁说女孩子就不操心了!”旁边的一位女士插话说。这位赵女士看上去非常年轻,没想到孩子已经准备上小学一年级了。“女孩子同样不听话,还特别爱美。”赵女士回忆说,冬天里的某日,孩子非嚷着要穿一件红色的大衣去上幼儿园,怎么劝都不听,为此挨了自己好几巴掌。“那大衣是春秋穿的,特别薄,可我怎么说她都不听,躺在地上打滚。我就揍了她一顿。”
记者发现,在接受采访的15位家长当中,11位母亲都表示曾经对自己的儿子或女儿动过手。而在4位父亲当中,仅有一位育有儿子的父亲表示打过孩子,而另外三位父亲则从来没有打过女儿。看来在面对女孩子的时候,中国传统家庭中的“慈母严父”,大多转化成了“严母慈父”。
隔代人:不舍得碰孩子一指头 要求不算过分就会满足
相对于父母对孩子的严厉和苛责,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对孩子的态度明显要宽容太多。一位来接孙子的大娘告诉记者,自己连一个手指头都不舍得往孙子身上招呼。“以前我打他爸他姑啥的,那真是逮着啥就抡啥。”老人笑着说。
可面对活泼可爱的孙子,老人就是舍不得打。“只要孩子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成绩啥的我都不管。”大娘表示,只要孙子的要求不算过分,自己和老伴都会满足,不会让他受一点委屈。
“要星星不能给月亮,要往东不能往西。”正是母亲对女儿的这种态度,让单女士断了请母亲帮自己照看孩子的念头。
和单女士有同样想法的家长为数不少,他们都觉得隔代人对孩子的爱太过浓厚。“我现在只有忙不过来的时候才把孩子送到父母家,大多数时间都送到幼儿园或是课外班。”宋先生觉得,连责骂都舍不得的话,孩子的很多坏习惯都得不到改正。
幼儿教师:不可能也不敢打孩子 有时被孩子气得直哭
相比对祖辈过于溺爱的担忧,年轻家长们对于幼儿园老师的疑虑则要更重一些,他们害怕在自己看不到的地方,孩子会受到老师的委屈。“我一位同学的儿子在一家挺好的幼儿园上学,回来说老师按着她的头往马桶上坐,把我同学心疼得不行。”长春市民魏女士说,在收费相对较高的幼儿园里都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这让自己很是担心女儿在幼儿园的处境。“我在她的小书包上放了一个摄像头,每天回来我都要查看一遍,还好到目前为止没发现什么。”
魏女士说,这不是她小题大做,而是孩子实在太小,根本没有能力完整复述在幼儿园里发生了什么。
对于魏女士的疑虑和做法,在一家幼儿园当老师的徐小姐则表示,可以理解但没有必要。“拿我们幼儿园来说,每个角落都安装了摄像头,根本无法遁形。再说35个孩子3个老师来带,互相之间监督和示范。”徐小姐说,别说对孩子动手,就算是和他们说话的声音稍微高了一点,园长第二天都可能会来找你谈话。
“再说我一直觉得能选择干幼教这行的人,多数都是爱孩子的,很少有人能对孩子下黑手。”徐小姐说,虽然现在的孩子是越来越难带了,有的时候甚至会把自己气得躲在卫生间里哭,但动手打孩子的事儿她还是干不出来。
教育专家: “棍棒之下出孝子”的说法很不科学
吉林省教育学院小教部主任赵士英老师说,有些时候孩子们所谓的“不听话”,是大人根据自己情绪的好坏来判断的,并且大人通常习惯强行将自己的价值观和需要加到孩子们身上,让他们的天性在无形中受到压制。
而很多家长觉得孩子不听话就要打,奉行“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做法更是相当错误的,“有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和证据表明,经常遭受体罚的儿童容易变得冷酷、虚伪、擅长说谎;另一方面,屈从于父母棍棒教育下的孩子在成年之后,当初遭受体罚所产生的心理阴影,可能会伴随他们的一生,影响他们的发展。”赵士英主任说。
那么用什么样的方法替代体罚呢?赵主任建议家长可以事先制定一个规则,孩子们做出了触犯规则的行为,家长就剥夺他一项原本说好可以享有的权利。“例如,家长原本答应带孩子出去玩,但在孩子犯了错误之后,家长就可以收回此前的承诺。”
(记者毛焯/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