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解读新法:
心理咨询师禁治疗精神障碍
新法规定,心理咨询人员不得从事心理治疗或者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发现接受咨询的人员可能患有精神障碍,应当建议其到合法的医疗机构就诊。否则,将被处以警告,并处5000元至10000元罚款,没收非法所得。如造成严重后果,责令暂停半年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直至吊销执业证书或营业执照。
袁勇贵(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秘书长):现在形形色色的心理咨询机构层出不穷,其从业人员的素质也是良莠不齐,有些所谓的心理咨询师甚至连精神分裂症都看,容易耽误患者的病情。而根据《精神卫生法》,心理咨询人员只能为一些有心理问题的健康人群提供咨询服务,否则就可能涉及到“非法行医”。即便是专门从事心理治疗的人员也不得从事精神障碍的诊断,有这个权限的只有精神科医师。
非伤害性精神障碍住院需自愿
新法规定,精神障碍患者住院治疗实行自愿原则。自愿住院治疗的精神障碍患者可以随时要求出院,医疗机构应当同意。
袁勇贵:依据法律,精神障碍患者可以拒绝做精神障碍的鉴定检查、可以拒绝住院、入院的可以随时要求出院。即便是其他科室住院的病人需要精神科医生会诊,精神科医生在会诊之前必须明确告知身份,并取得患者本人和家属的同意才能进行。
只有诊断结论、病情评估表明,就诊者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其实施住院治疗:(一)已经发生伤害自身的行为,或者有伤害自身的危险的,如自残、自杀等;(二)已经发生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者有危害他人安全的危险的,如拦车、抢劫、砍人等等。患者才能被强制收住入院,现在的提法叫做“非自愿住院”。
B、辨析:
心理咨询师的工作范畴是哪些?
“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和“心理精神科医生”之间的区别到底在哪里?最常见的“心理咨询师”的工作范畴到底是哪些?袁勇贵主任告诉记者,区分三者的标准需要辨明概念。“心理咨询师”的“上岗证”由劳工部签发,属于社会工作的范畴,面对的群体是具有心理问题的健康人。“心理治疗师”的执业范围则略有扩大,可以对心理障碍患者进行治疗,但没有药物处方权。“权限”范围最广的还是正规三甲医院的心理精神科医生,执业范围包括了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的所有工作范畴,同时可以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开出相应的精神治疗药物。
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有啥区别?
“‘有了心病找医生’之前,还得确认一下自己到底是心理问题还是心理障碍。”袁勇贵主任向记者举了两个例子,“被一桩窝心事儿堵了两天,发现自己出现‘一蹶不振’的情况,便属于心理问题,可以找心理咨询师进行‘话聊’来疏导。但从小吃鱼被卡,长大后再也不敢吃鱼,这样的情况便属于心理障碍。”至于不少年轻人都会碎碎念的“强迫症”,属心理障碍范畴,这个时候就是“疏导”,只有病理性的精神障碍才能用到“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