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17日)从国家海洋局获悉,从今年起,“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将进入试验性应用阶段。计划于6月起将用113天在南海特定海域、多金属结核合同区、西北太平洋勘探区等展开海底视像剖面调查和取样等工作。
近年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相继完成了1000米级、3000米级、5000米级海试。去年7月,“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试验海区创造了下潜7062米的中国载人深潜纪录,同时也创造了世界同类作业型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海底作业技术和能力得到验证。国家海洋局表示,开展试验性应用,发挥“蛟龙”号技术优势,是加快“蛟龙”号业务化运行的必由之路,有利于提升对深海大洋的认知水平。
应用
将在南海试验定位系统
据介绍,“蛟龙”号2013年试验性应用航次分为3个航段。
第一航段43天
计划于今年6月初从青岛起航,主要在南海特定海域开展定位系统试验,同时兼顾南海深部科学计划开展科学研究。
第二航段42天
预计7月中旬于厦门起航,主要在中国大洋协会多金属结核合同区进行海底视像剖面调查和取样,为底栖生物多样性和结核覆盖率估算提供视像资料和样品,同时开展常规环境调查,收集环境基线数据,履行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的《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义务。
第三航段28天
计划在西北太平洋富钴结壳资源勘探区开展近底测量和取样,为参与海山区环境管理计划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