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新闻频道 >> 社会万象

《赵氏孤儿案》热播 非遗“赵孤园”破败坍塌

来源: 燕赵晚报 作者: 2013-04-17 09:05:07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赵孤园2004年承包给个人后,景区逐渐衰败。

  洞中园出现坍塌。

  程婴祠后房顶出现漏洞。

  井陉县北孤台村后的赵孤山,据清雍正《井陉县志》记载是程婴藏孤处。1993年多部门参与在赵孤山上建起“赵孤园”,其中“藏孤古刹”、“洞中园”、“程婴祠”、“藏孤洞”等,有的是藏孤遗址,有的与传说相关。2007年以“赵孤园”为载体的“井陉孤山感恩文化”,被评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而近日记者发现,与电视剧《赵氏孤儿案》热播相比,“赵孤园”几乎无人问津多年,更令人忧心的是,园内诸多景点面临破败、坍塌,“井陉孤山感恩文化”正逐步走向凋落。

  探访

  开园20年,“赵孤园”落了个“门可罗雀”

  最近,北孤台村53岁的吕文清也在追看《赵氏孤儿案》,与其他观众不同,她看这部电视剧情感上更有一种撕裂的疼痛。村西就是“赵孤园”,是当年程婴藏孤处,到处都是这个悲壮故事的影子,她都熟记于心。

  20年前,“赵孤园”开园,吕文清成为第一个导游。

  七八年光景过去,“赵孤园”落得个“门可罗雀”,她无奈“另谋高就”。不过,她有割舍不断的情感,记忆着38万平方米的“赵孤园”一草一木。

  如今,再故地重游,人是物非。景区内杂草丛生,已荒废许多年。而景点“洞中园”土层坍塌、“程婴祠”顶已出现漏洞。

  因“赵孤园”破败而忧的不止吕文清。

  园内荒草丛生,多处坍塌令人痛心

  站在北孤台村,仰头望赵孤山上的“赵孤园”,藏山寺庙,依山傍岭,就地布景,殿阁亭台,错落有致,风姿不凡。

  可惜这只是远望带来的假象。步入“赵孤园”,沿着台阶拾级而上,给人的感觉是,跨越2600年尘封的历史长河,因无人问津、景点破败,“赵孤园”变得异常凄凉。

  北孤台村54岁村支书高贵宝,上山的步伐略显沉重。园门前,他驻足仰望、叹息:“这牌坊上的字本是著名书画家霍济光先生的墨迹。”

  “赵孤园”三个大字,苍劲有力,再加上牌坊的精雕细琢,本是气宇轩昂的气势,只可惜多年没清洗,陈旧了许多,而且牌坊有几处支点已显倾斜。

  这只是景区破败的开始。

  随后,走入遗址景区,有盼园门、藏孤古刹、程婴和赵武的卧室、洞中园。据1993年井陉文化馆主办的《文化广场》刊物,及郭天昕所编著的《赵孤园》一书介绍,这些景点是程婴和赵武在藏匿期间主要居住和活动的地方。

  令人忧心的是,这些景点所载之物都已陈旧不堪,所过的石阶、道路也是杂草丛生。

  尤其是“洞中园”,它是程婴和赵武由古刹通往山上的地下通道,分成盘古洞和轩辕洞,全长135米。其中,盘古洞内有程婴、赵武休憩的卧室,据说是为了躲避搜查而设。

  叫人担心的是,盘古洞内的电灯已断了线,只能用手电照着前行。洞内黑暗冰凉,抬头一望,竟有坍塌处,露出了鲜嫩的土层,蔓延二三十米。高贵宝忧心忡忡,“要是雨水再多,这洞可能就坍塌了。”

  走出洞,洞门口被铁栅栏拦住,锈迹斑斑,上边缠绕的铁丝也黑乎乎的。高贵宝费了半天劲,才打开铁栅栏通过。

  半山腰处,是“赵孤园”的主殿—“程婴祠”。建于春秋时期,自古以来,附近村民都在拜祭。该祠于1992年重建,站地115平方米,面阔三间,为四楹出檐,歇山式建筑,飞檐斗拱,金碧辉煌。祠内正是忠烈义士程婴的塑像。

  祠内还有几个塑像陪衬,有一个塑像却已倒地,被布盖在上边。原来,该塑像历经风雨已部分坍塌,无法立足。

  更叫人痛心的是,祠后房顶已出现漏洞,高贵宝说,夏季,雨水灌入祠内,更显破败。据了解,“赵孤园”共有20多个景点,几乎每个景点都有藏孤故事,共同形成“井陉孤山感恩文化”。

  县志记载孤台为程婴藏赵孤处

  郭天昕,现年75岁,井陉县退休老干部,曾任赵孤园管理处主任,现为井陉县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他介绍,《史记·赵世家》记载,春秋晋景公三年(公元前597年),晋国权臣屠岸贾惨杀相国赵盾之子赵朔全家,并搜捕赵朔遗腹子赵武,欲斩草除根。程婴抱赵武藏匿于孤山洞中15年。晋景公闻讯后,下旨迎接程婴和赵武回都。赵武回都的九月初一,在山脚石台上跪拜乡亲。从此,大家将这块石台叫做“孤儿谢恩台”(孤台),台旁的村子叫“北孤台村”,孤儿赵武藏身的山叫“孤山”。雍正八年的《井陉县志》记载:“孤台,在县南六十里,即程婴藏赵孤处。”

  郭天昕说,北孤台村旁的孤山,因千秋忠义之士藏孤而闻名遐迩,他身为北孤台村人而备感骄傲。

  他说,建村2000多年来,村人一直传诵赵氏孤儿的故事。1992年,该村在省市县各级领导和专家及有关单位的帮助下,投资上百万建成了藏孤遗址——“赵孤园”。1993年开始接待游客,红火了七八年。2004年承包给他人后,景区逐渐凋落。2007年,以“赵孤园”为载体的“井陉孤山感恩文化”,被评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两年成功举办了两届“井陉孤山感恩文化节”,“赵孤园”算是起死回生,但仍未恢复繁荣。

  而今“赵孤园”绝大多数时候大门紧锁,只有在正月初一至十五,附近村庄村民到“程婴祠”拜祭护佑神,保护自己的孩子平安。

  追忆

  相关部门正积极协调

  重振孤山感恩文化

  2010年,石家庄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市广电局等单位组织市第五次文化项目招商活动。招商项目共征集到133个,其中第22个项目就是“井陉孤山感恩节”

  这个项目是这样介绍的:井陉孤山感恩文化物质依存保存完好,文史资料充分。拟成立感恩文化传播公司、建立孤山感恩文化园区、成立感恩文化表演艺术团、举办感恩文化节,全方位宣传推介井陉孤山感恩文化……

  处理招商的项目单位是井陉县文化馆。昨日下午,记者联系到原井陉县文化馆馆长马佶,他现在是井陉县文联常务副主席,兼井陉县文广新局副局长。马佶介绍,“赵孤园”景区是“井陉孤山感恩文化”的载体,如今景区萧条、凄凉,他们也十分着急。

  他介绍,景区被承包以后,承包人身体不好,无暇管理,所以景区闲置起来。对此,他们正在积极与该承包人及北孤台村进行协调、协商,争取尽快对景区再开发并向游客开放,同时也会对破败、坍塌景点进行及时修复。

  北孤台村的繁华与“没落”

  感恩文化载体,破损的破损,坍塌的坍塌,村民担心载体不保,“井陉孤山感恩文化”不保,这“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称号,或许也将会名存实亡。

  这对于北孤台村800名村民来说,是一件极其痛心的事情。

  1993年“赵孤园”建成之后,曾有省市县等领导亲临指导。

  之后七八年,北孤台村因“赵孤园”而出名,因为游客多,村民的土特产有的卖,村民还可以在园内工作,“那时候,年轻人很少出去打工。而现在,全村剩不下几个年轻人。”而且“赵孤园”是集体经济,当时也是经济搞活的典范,“每年都盈利,百姓受益都高兴。”

  那时候,园内有招待所,游客络绎不绝,床位也十分抢手。如今,招待所的门,即使锁着,也能走进去,床铺都缺了腿。七八年好光景过去了,“赵孤园”开始走下坡路。

  2004年,“赵孤园”承包给个人,形势不见好转。2007年孤山便被中国文联命名为中国感恩文化之乡,而且同一年,孤山感恩文化又成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即使如此,“赵孤园”也没有重拾繁荣。

  2008年和2009年,搞了两次感恩文化节,许多学校在此设教育基地,却仍没有让“赵孤园”站起来。

  近几年,景区几乎无人问津,“赵孤园”一个月支付300多元,让一位守园人看护。至今,只有在每年的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敬贤日),附近村庄成百上千的村民到“程婴祠”拜祭,“赵孤园”才有难得一见的热闹和人气。

  如今,郭天昕年事已高,得了脑萎缩病。他说,他是看着孤山感恩文化成长起来的,而今它的破败让他揪心不已,“我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村支书高贵宝做村干部26年,对自己的家乡感情深,如今他的愿望就是,有人能使“赵孤园”重整旗鼓,“年轻人也就都回来了,乡亲们也就有希望了。”

  文/首席记者谢鑫名图/首席记者李青

 

关键词:赵氏孤儿,赵孤园,非遗

责任编辑:孙晓灿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