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
行人过一个绿灯,先后可能与三个方向的机动车交叉混行,而很多机动车看到行人都不会停车避让,甚至有的还会加速抢行。人车矛盾,显而易见。那么对于这样人流、车流密集的路口,是否应该考虑人车分离?比如建设过街天桥。
除此在记者调查过程中还发现,有一些红绿灯设置因为过多的考虑机动车如何快速通过,而对行人缺少考虑。记者先体验过一次马路,绿灯亮起记者快步走向路对面,中途没有受到任何车辆影响。可是刚走了一多半就变成了红灯,最后记者不得不一路小跑给机动车让路。秒表计时显示,这个路口的绿灯仅仅只有15秒,而红灯则是1分55秒,过这个路口年轻的记者尚且觉得吃力,如果是老人或孩子呢?画面上这位老人她在绿灯亮起时开始过马路,还没走到一半红灯就亮了。那么这个时候老人是该进还是该退呢?事实上,这样的问题在中国的所有城市都存在。几天来,在网络上关于“罚与不罚”也讨论热烈,一方面双手赞成纠正陋习,而另一方面也存在颇多困惑。正如一位网友所说,“中国式过马路是该改正,但是绿灯亮起迅速走起,可亮的时间根本不够从容地穿过人行道怎么办?难道停在马路中间再接受罚款吗?不合理的道路设计、指示灯设计等等等等,该罚谁呢?
白岩松:
在治理中国式过马路的过程当中,我也很容易看到一种中国式的质疑,就是治理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不仅仅是我们自己的责任,交通信号灯以及管理方面的很多问题也都存在,到底是不是存在呢?当然存在。但是我们在质疑它的过程当中忘了我们另一边的责任了,于是大家心安理得的认为,你应该赶紧去治理这个信号灯,赶紧去管理很多很多的事情,忘了自己也要改变的地方。对了,在治理中国式过马路的时候,一个是要改变,一个是要改进,哪个占大头?我觉得我们个人的这种规则意识,然后遵循着闯红灯这种原则,另外提醒自己去改变一些习惯,应该是重要的改变,改变为主。但是信号灯等等现实中存在这样的问题需要改进。改变可能需要一个过程,我们要加快速度改进,所以是在这样的原则下,不回避自身每一个公民的素质、法律的意识的前提之下我们来谈改进,而不是一谈改进就忘了我们的事了。
好了,我们接下来能不能加快速度改进,接下来要连线一位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的副教授唐克双,唐教授你好。刚才我已经说了,前提是首先我们要作为行人,当然有很大很大的责任改变我们的意识,但是在这个前提下,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发现了很多比如说交通信号灯、管理灯等等不规范的地方,以您的经验有哪些方面是需要改进的?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副教授唐克双:
大的来说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交叉口的信号配置方面可能还有优化的空间。另外一个方面是交叉口的规划设计,主要指它几何设计方面,有些路口可能过大、过宽,这也是一个方面的问题。
白岩松:
您用的是专业术语,能不能更细化,用生活的方式再给我们解读一下?
唐克双:
从优化信号配比角度来说,一般来讲我们要尽量比避免过长的信号周期,也就是说我要缩短行人的等待时间。因为国内外的研究表明,行人过街有一个最大的可以忍受的等待时间,一般在45秒到60秒之间这样一个范围。那么超过这样一个范围以后,行人就会倾向于就去闯红灯,因为他等待的耐心已经没有了。那么我们在国内观测的一个结果,大概是在90秒左右这样一个时间,也就是超过这个时间以后,行人也会更加容易的去闯红灯。那么就是说行人的等待周期越长以后,行人等待时间自然就会越长,越长以后行人就会失去耐心就会闯红灯,这是一个方面。
白岩松:
另外您肯定在研究过程当中也注意到,中国的马路其实在全世界是很宽的,尤其像北京这样的城市。国外很多即便大城市它的马路也没我们这么宽,这就导致往往有的时候在一个绿灯过程当中很难完成穿越如此宽阔的中国式的马路。那么在这方面大家也希望有很多的改进,你的建议是什么?觉得首先应该从什么做起?
唐克双:
首先应该是从在它的规划的源头,从它规划设计过程当中应该避免出现这样大型的交叉口。那么这样大型交叉口出现的原因有几方面:一方面就是我们过多考虑机动车的通行需求,把车道拉的很宽。拉的很宽以后,过街的距离就很长,过街距离长以后,行人很难在有限绿灯时间内通过马路。那么一般行人,我们认为行人过街,在设计上考虑的行人平均过街的速度大概是1.2-1.5米,这是一个正常人的行走速度。那么考虑到一些老人他的速度可能只有1米/秒这样一个速度,这样你过长的马路,会导致行人给他绿灯时间以内就很难过得去,这样必须采取闯红灯。那么这是诱发中国式过马路一个原因之一。那么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本身行人在过街过程当中,他在绿灯过街过程当中还要面临左转车和右转车对于他安全的威胁,所以这部分时间如果就要从他整个可以用的时间抛掉以后,那么他实际上能从容安全过街的时间就更短,这样逼着有一部分行人必须在红灯的时候等着有车流间歇的时候这样穿过去,那么这也是一个方面的原因之一。
白岩松:
好,一会儿接下来的问题我们再继续探讨。
既然是中国式的过马路,就有很多中国式的这种考验和中国式的现实摆放在我们的面前。比如说也有管理者和研究者去统计,中国式过马路的三个主要人群。大家不知道观察过没有,第一个,老年人。那么可能是一种习惯。第二个,是初中、高中生。在这个年龄段有的时候会拿不遵守规则来当个性,因此乱穿马路的比较多。第三个,是初到一座新城市的这种打工者。他可能是对相关的规则以及这种茫然感。因此面对这样三种人群,你恰恰罚款的时候,钱对他们,你说你罚一个初中生的款很难很难,罚一个农民工也都很难很难。那么有没有我们新的方式,怎么样去将中国式的过马路更好的去制止和减少呢?我们接着探讨。
解说:
昨天,北京市交管局整治中国式过马路的消息一出,公众和媒体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了罚款10元该不该、有没有用上。事实上,北京交管部门的表态中更多的是对自身的要求。
声音来源:央广经济之声:
我们现在的红绿灯动不动两分多钟,红灯非常长,有的更长,然后绿灯有的非常短。我们就看到很多都是老人带头闯,老人本身腿脚慢,绿灯又短的话,自然而然就会造成闯红灯的现象出现。
解说:
基于此,北京市交管局详细制定了三项措施,如:完善交通设施标志、优化信号灯、增设隔离护栏灯,为出行创造基础条件,而在此基础上下一步才是针对行人的教育处罚。
声音来源:央广经济之声:
它是一个综合治理的工程,绝不把板子都打在行人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