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小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我今天看到一个老大娘从口袋里掉出了4张500块钱。我马上捡起来还给老大娘。”还有小学生写:“我捡到一亿元,足足有一本语文书那么厚”(3月29日《北京晚报》)。
从一篇篇“逼疯老师”的所举之例来看,孩子们立意正确,文句通顺,没有错别字,应该称得上基本及格的作文,只是一些生活常识没有完全掌握,比如我们小时候都和他们一样,没有很明确的金钱概念。
的确,现在的孩子们生活圈子狭小,家长忙碌,失去了在外撒欢的环境和冲动,在面临《人生中的挫折》《印象深刻的一件事》之类刻板的命题作文时,缺少生活体验,难以写出让人感动的作文。但是,反过来想想,现在的孩子们是重点保护对象,生活顺达而平淡,也缺乏情感交流,你硬要他憋出一件“挫折”或印象深刻的事来,只能是无病呻吟或者胡编乱造。如此才产生了一篇篇“逼疯老师”的“神一样的”小学生作文。
如果说,孩子们的生活经历和学习过程阻碍了观察能力和发散性思维,那么,现行的教育方式、考试的一系列标准更把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装入一个个模子里,每一道题都有标准答案,中考、高考作文一直是“按要点酌情给分”,在分数筑起的人生大考面前,试问谁敢轻易“离经叛道,以身相搏”?于是在家长的谆谆教导和殷切盼望中,在老师一次次的格式化的训练中,孩子们的作文自然失却灵气,逐渐散发出老朽的气息,“逼疯老师”“看得想吐”也就不足为奇了。(凌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