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收藏界的造假自古就有,现在依然横行。业内专家认为,邮票、钱币、书画、瓷器等四大主流品种,是造假的重灾区。本文对这四类藏品进行揭秘,并给藏友支招,以规避风险。
邮票
造假重点转向新邮
近日,《重庆集邮》杂志编辑陈世祝爆料称,近日,他在重庆市集邮协会鉴定了一本1992年到2003年第二轮生肖邮票版票,结论是:全部是假的。该版票是集邮者用2000元从网上购买的,如果为真品,市价在2万多元。当集邮者再去寻找卖家时,卖家已经在网上蒸发了。
提示:赝品的大致特征为图案模糊,字体不自然,纸张有明显差异,虽接近原版纸张,但纸张偏薄、偏脆,背胶几乎没有;赝品没有使用银粉印刷,荧光喷码及位置有差异。只要与真品直接对比,就很容易区分。
建议:投资者收藏邮票,可以选择发行量小、工艺复杂、材质特殊的邮票,如丝绸质地的邮票、宣纸做的行书邮票、全息邮票等,造假比较困难,最好到邮票公司、有信誉的藏品公司或邮商处购买。
钱币
变造人民币难识别
钱币市场,最热门的是人民币收藏,虽然国家还没有正式下文,但第四套人民币将退出市场已是不争的事实。由于第四套人民币印制水平高,真币变造成了新动向。
提示:虽然造假手段变高明了,但也不是没有破绽,市民只需用放大镜仔细观察钱币年份处,就可发现被改过的钱币会有墨迹不均的现象。除了第四套人民币有造假外,在收藏市场还发现了伪造的前三套人民币,尤其是第一套人民币,收藏者要提高警惕。
建议:相对而言,非银或者含银量少的银元比较容易辨识,而高仿品需要“火眼金睛”,或请行家把脉,尤其是那些价格高的珍罕品种,比如清代龙洋和欧版“袁大头”,目前市价均在2000多元,造假者往往用与真品非常接近的成分高仿,收藏者光看成分和重量就可能“中招”。
书画
大家之作最易被造假
中国从古至今都有书画造假的传统,近两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发展,电脑拷贝、装裱作旧、水印添墨等高科技含量的造假手段层出不穷。尤其是近现代大师之作最易被人造假。
提示:如何辨别书画作品的真伪呢?首先要多看多比较,请教经验丰富的鉴定大师。其次,从印章、画作本身的技艺水平、气息、神韵等方面去把握艺术品的真伪。
建议:对于流传无序、来历不明的坚决拒绝。
瓷器
清三代仿制为热门
作为收藏大项的瓷器,历朝历代仿制之风都很盛行。就瓷器近年来的表现来看,主要有两类仿制品。一类是高仿品,仿制程度达八九分;另一类是低仿品,造假方法主要是作旧、老胎新画等手法,使得新瓷有陈旧感、磨损感。其中清三代瓷器的造假成为热点。
提示:瓷器作假总是能露出一些马脚。鉴定瓷器要看清楚每一处可能造假的地方;同时也要涉及当时的政治、文化、科技、医药、工艺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再结合历史背景、风俗习惯等来判定这种瓷器是否真实存在,再辨别瓷器有没有作旧等作伪痕迹。
建议:瓷器市场水很深,投资者要先鉴定后购买,先学习吃透,拿不准的多请专家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