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24小时即时新闻

石家庄近2000市民探秘天气预报如何出炉

来源: 燕赵都市网  
2013-03-25 08:53:13
分享:

  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今年的主题是“监视天气,保护生命和财产”。当日,石家庄气象局对公众开放,近2000市民前来“探秘”,其中,天气预报如何出炉依旧是大家关注的热点,而今年以来频频出现的雾霾天气,也使空气质量受到了不少市民的关注。

  现场/

  近2000市民到场“探秘”

  当日上午9时许,省会天气清冷,但在石家庄市气象局门前却是热闹非常。不到9时,等待参观的市民已经在石家庄市气象局门前排起了长龙。其中,有年过半百的老人,有不停拽着妈妈往前走的小朋友,还有三五成群聊天的中学生们……据统计,开放日当天,近2000位市民到市气象局“探秘”。“这个小小的百叶箱里不仅有温度表、湿度表,还有最高温度表和最低温度表呢”、“天气预报主持人就站在里面播报天气”、“天气预报是这样出来的呀,挺复杂的”……活动当日,石家庄市气象局里面的观测等设备引起了市民的极大兴趣,而更多的把目光投向了停在院内的一辆白色汽车上,并将它团团围住。“气象应急指挥车!这车是干什么用的?”不少市民一边好奇地看着个头不小的气象应急指挥车一边询问者,对此,石家庄市气象局工作人员耐心地告诉参观者,这辆车上配备了卫星通信设备和车载网络系统、车载可视会议系统等,发生气象灾害的地方几乎没有移动信号,但只要有一片开阔地,就能使用卫星传输信号,还可以进行视频会商,指导现场服务,“它就相当于一个移动气象台。”工作人员说,这辆气象应急指挥车是去年刚刚添置的。

  通过参观,不少市民表示受益匪浅,“真是太有意思了。每天我都收看天气预报,可怎么做出来的还真不清楚,今天了解了不少。”市民张先生感慨地说。

  深入/

  空气质量受到市民关注

  3月23日是第53个世界气象日,世界气象组织将主题定为“监视天气,保护生命和财产庆祝世界天气监视网50周年”,旨在凸显气象服务在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保障人类生命财产安全中的关键作用。而在当日的参观中,今年以来频频出现的雾霾天气,也成为市民询问较多的问题。“霾是怎么形成的?雾和霾到底什么区别?什么情况下可以晨练,什么情况下,又该减少出门?”市民张大爷询问着,他是带着孩子一起参观的,以前听天气预报一般都只关心气温的变化,而如今,他对空气质量这一方面也十分关注了,“今年初的雾霾天气太多了,我希望能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

  对此,石家庄专业气象台台长陈静耐心地告诉市民,石家庄雾霾天气在冬半年出现比较多。出现这种天气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地面气压场较弱;近地面风力小;大气层结比较稳定,近地面存在逆温层,不利于污染物稀释和扩散。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而霾是指原因不明的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颗粒。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天气现象称为霾或灰霾。

  点击/

  五年来第一次收到礼物

  在讲解过程中,一个9岁大的小学生把一个自制的气象卫星模型递到了陈静的手里,“阿姨,这是我送给你们的礼物。”这位小学生说:“谢谢你们的讲解,我们增长了许多知识。”他告诉记者,在得知要到市气象局参观后,他就和老师同学们商量,气象局的叔叔阿姨们那么辛苦,应该送给他们一个礼物。于是,仅一个晚上,他们就完成了这个模型。

  听着孩子真诚的话语,望着手里的模型,陈静有些“措手不及”。“谢谢你们,谢谢。这个礼物太珍贵了,我一定会好好收藏。”陈静说,这是开放活动举办五年来,她收到的第一份礼物。

  随后,陈静把《气象灾害防御指南200问》送给了孩子们,希望他们可以保护好自己,争取以后把自己的气象卫星模型变成真的,为国家的气象事业做出贡献。

  而看到这一幕,不少市民感慨地说,天气预报虽然只有短短几句话,但背后却需要气象工作者不论刮风下雨还是电闪雷鸣,一丝不苟地监视、记录着天气的变化,将最快的天气信息送达百姓,而且,现在天气预报确实已经和人们的生活分不开了。

  (作者:李春炜来源燕赵都市报)

关键词:石家庄,天气预报责任编辑:燕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