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社会万象

不需要现代版《四库全书》

来源: 中国文化报  
2013-03-21 09:53:29
分享:

  沈嘉柯

  据报道最近著名作家二月河提出,盛世修文。“如今我们这么大的国力、财力,可以集中一批有识之士和专家,对于我们自身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梳理,把哲学、历史政治、社会科学、宗教、民风民俗等文化分成板块进行研究,可以造就一批文化工程,类似于《四库全书》、《永乐大典》。还可以成就一大批权威性的文化大家、文化巨匠。”

  此言一出,吓人一跳。中国的经济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确是举世瞩目,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姑且把古代的盛世一说,替换成能够对应的现代发达国家概念,党的十八大文件里迄今提出的,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距离成为真正的发达国家,还有很大一段距离,还不算严格意义上的“盛世”,只能说是在朝着发达盛世的路上大步迈进。文化实力也属中等,谈不上文化输出影响外国,的确还不到修文的时候。

  而且文化领域的事,有其自身规律。社会高度发展也不一定文化就高度繁荣,富有竞争力,有物质保障和公平的奖惩机制,有宽松的环境,就足够了。想要靠修书成就权威的文化大家,那是南辕北辙。如果是官方出面,那当然权威有之,但是否成就出文化大家,就不好说了。这些年来学术腐败严重,文化社科界也是灾区,以行政权力担当起领头羊职责,但委派几个学生打工,凑成套书大系,养成“学霸”“学阀”,不胜枚举。如果是民间举动,也没那个实力。

  在永乐、康熙和乾隆的年代,修撰宏大文库的确是极为重要的文治大事。有设修书总裁,配助手,选用天下读书人里顶尖的那一批,多半是文坛领袖或兼顾着文臣之首,汇聚文化之外,还有控制笼络文人之意。

  就说乾隆王朝的《四库全书》吧,民间传说里人品良好的纪晓岚也只是个总纂官。真正的总裁,纪晓岚的顶头上司,是赫赫有名的大贪官和珅。他们的第一原则就是揣摩圣意,再对征集的图书加以审查、裁剪、挑选、焚毁等,对文化的损伤和扭曲之处,就和收集的图书一般,数不胜数。不是什么值得学习的好例子。

  再说了,放在现代背景下,网络科技都这么发达了,对优秀文化的界定,早就不再局限于一国之域。通过开放的网络共享全球优质文化不是很好吗?本国的很多文化成就,放在世界范围内,恐怕不少是重复研究和落后研究。不管是各类社科成果接受检验成为优秀文化,还是将优秀文化广泛传播开来,在科技时代都很方便了。

  如果真的要搞这样的文化大工程,耗用国力财力,浪费资源,还不如交给谷歌百度那样的网络科技巨头承包牵头,分配任务,恐怕更全面合理。事实上,谷歌就已经在干类似的事情了,逐步搭建收入全球文化的知识数据库,将文化科技经济等等都囊括在内了。这件事不管从什么角度看,退一万步说,我们的社会根本就不需要什么现代版《四库全书》。

关键词:现代版|四库全书责任编辑:燕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