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剧照
毛泽东与杨开慧。均为剧组供图
大型电视传记片《毛泽东》正在热拍,本报记者赶赴珠海、中山等地独家现场探班,对话导演嘉娜·沙哈提,诠释她要拍的毛泽东
是儿子,是恋人,是丈夫,是哥哥,这个“毛泽东”很普通
去年12月26日,大型电视传记片《毛泽东》(上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开机。这部投资1.2亿元,号称将史无前例展现人物温度的传记片从长沙到怀化洪江、北京、上海、珠海、中山、横店等地拍摄,时间跨度从毛泽东8岁起(1901年)一直到1949年。这部(上部60集,下部40集)传记片的总导演是高希希,曾经拍摄电视剧《恰同学少年》的女导演嘉娜·沙哈提负责从毛泽东8岁到1928年(35岁)这段时期,共20集的拍摄。
作为俄罗斯国立电影学院电影文学系硕士毕业生,嘉娜导演拍摄手法细腻,在拍摄蒋介石到孔家和孔祥熙对话的戏码时,她不忘提醒“蒋介石”“坐直,背不要蹭椅子”,提醒“孔祥熙”“西服再往前‘搂’一点”。而坐在监视屏前看宋霭龄和宋庆龄谈论蒋介石一段,她时而笑,时而表情严肃,似乎比演员更加“入戏”。为了一句话,或者一个字的重音,她也会和演员反复“抠”戏。在中山影视城拍戏间隙,嘉娜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观众将从她执导的这部分剧集中,看到作为儿子、恋人、丈夫和哥哥的毛泽东。
剧情要点
从毛泽东8岁上私塾拍起
长沙晚报:为何接拍此片?
嘉娜:剧本题材好,因为从传记的角度描写毛泽东,这可能是第一次。以前反映毛泽东的时候,要么是反映某一个历史阶段,要么是以某一个大的历史事件为背景,等于是事件中的人。这一次是传记片,完整地描述他从1901年8岁上私塾到1949年登上天安门城楼,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40多年间的历程,实际上是人带动故事。
长沙晚报:前20集讲的是什么?
嘉娜:毛泽东一定是领袖级的人物,但他是有一个成长历程的。因为我负责前面这个阶段青年毛泽东的这部分拍摄,实际上这个阶段,更重要的是表述清楚他青年这一段的成长历程,怎么从一个农家孩子成长为一个有信仰的、有大智慧、大谋略的领导者,在这个阶段我们只能完成这个。当然后面那个阶段就是他真正领导中国革命,以及领导中国共产党的军队怎么夺取政权,成立新中国。我拍的,基本上就是从毛泽东8岁拍到秋收起义这段。
展现重点
着重表现亲情、友情、爱情
长沙晚报:你拍摄的《恰同学少年》观众非常熟悉和喜爱,那你这部戏拍到相同时期的时候,会有什么新的变化吗?
嘉娜:《恰同学少年》表现的就是他上一师范的五年,那叫“断代史”,在我们这个历史剧里才占到第三集,按剧本来讲,第三集的后半段,翻篇翻得很快。所以《恰同学少年》在整个前面20集里头占的比例是非常小的,只抓了几个重点,今后观众会看到。实在不行就打个字幕——“详见《恰同学少年》”。因为实际上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电视剧表现过,比如说长征,比如说红色摇篮,比如说关于安源煤矿工人罢工,也有片子表达。
长沙晚报:毛泽东在韶山冲里这部分内容之前如何表现?
嘉娜:这一段,可能会有相当一部分的重点放在他跟父母,跟他的两个兄弟,和那个妹妹毛泽建之间的亲情关系上。会放在他跟蔡和森、萧子升组成的“湘江三友”,以及后来跟着他一块去北京的经历方面,在那个夹条房里,不有八个孩子住在一起吗?电视剧会展现他跟这些同学、朋友之间的友情,以及他跟杨开慧从师兄妹逐渐的加深了解,转变为恋人,后来结婚生子这个爱情历程。
前面这个阶段,因为他跟大世界的这种联系还不像后来那么多,更多的是世界对他产生影响,而不是他来主导世界的,而他对世界产生影响,那是后来的一部分。所以这个阶段的侧重点会放在他的情感的表现上,包括亲情、友情、爱情。
长沙晚报:本片中侯京健版的毛泽东和谷智鑫版的毛泽东各自特色在哪里?
嘉娜:二人各有各的特色。侯京健很认真,外貌上拍摄出来都很像。但是是否比谷智鑫更像,那还有待观众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