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路”修路很开心。张彩平摄
每天忙碌在村庄的小路上,光铁锨就用坏了11把
一辆普通三轮车、一把铁镐、一把铁锨,还有一位施工人员,沧州孟村回族自治县辛店镇王林村村东的这条没有名字的小马路,近日开始施工维修。“天暖和了,地冻得不是那么硬了,可以开始修路了。”施工人员叫庞洪海,30年来,他脚蹬三轮车、自行车,义务修补着乡间的土路,从30岁的小伙子一直到现在的白发老人,村里的人无论男女老少都尊称他“老路”。
走进王林村里,只见路面虽大都为土质,却未见明显的坑洼,低洼处都被填上了渣土和碎瓷片儿,显得平整而结实。“这要归功于‘老路’的付出,从30年前到现在,他一直在修。”王林村党支部书记张仁海对记者说。
庞洪海今年62岁,身体依然硬朗,看上去比同龄人还要精神很多。古铜色的皮肤、满手的老茧诉说着他一生的付出。说到修路,他认为自己做的只是件小事。
“村内、田野里的道路90%都是土路,由于车辆辗轧,经常变得坑坑洼洼,一遇雨雪天气,路面泥搅水,简直无法通行。”庞洪海回忆说。“能不能想法让路况好一点儿呢?”庞洪海骑着一辆自行车,后来买了一辆三轮车,带上铁锨、铁镐等工具,开始义务修路,一晃30年过去了。
30年来,“老路”每天凌晨三四点就起床,无论严寒酷暑。他都会骑上车子带着工具,在村内村外巡逻,发现路面不平,就下车修,往往一干就是两个小时。每当临近傍晚,还要加晚班接着干。
记者看到,他所修的两条土路很有特点,都是中间高、两边低。“这样雨雪天路面就不会存水。”“老路”说遇到雨天,他总是撑着雨伞到路上看守,害怕有重车路过轧坏路面。30年来,他每天就像个巡路工,看见路面上有坑就去填平夯实,光用坏的铁锨就有11把。
“他修路这么多年,从来没跟村里要过一分钱,都是自掏腰包。”村民们说。2008年春,庞洪海所修的村西那条路上,有一座小桥坏了,他就从自家拿出钱,买来砖、沙子、水泥,搞了一个春天把桥修好了。
近几年,村里的路好走多了,庞洪海又开始修邻村的路,修外乡镇的路;不仅他自己修,家人也帮着修。30年来,在周边村庄、周边乡镇的路上,经常看到他那忙碌的身影。
老人多年如一日坚持修路,个别不理解他的人说他太傻了。“其实也没啥,就是让过路的人减少麻烦,让大家走得舒服。人活一世总要给大伙儿干点啥。”“老路”这样说。记者姚文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