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总理不到两个小时的报告,近30处提到了就业,可见,就业问题已是重中之重。近年来,全国大学生毕业近700万人,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高校要按社会的需要来招生
“现在是哪个省钱、好办就办哪个学科。比如法学、会计学、外语、计算机,哪个学校都有。”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农业大学校长王志刚说,因为这些学科投入少。“除了对学校进行定位之外,还应该对学科定位,要按社会急需来招生。”王志刚代表说。“河北几个大型企业招不到人,就是因为学校与社会脱节,到底缺哪些人,培养哪些人才,相关部门应该给予指导,学校了解不到社会的全貌。”“高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的需求存在巨大矛盾。”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医科大学副校长王宝山代表说。
学校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人才
“有企业说到创新能力不足,涉及人才培养。”王志刚代表说,自己一直在高校工作,“按我的体会,非常重要的问题是现在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是‘两张皮’。”“增加投入很重要,教育经费占GDP的4%,但不是所有的问题仅靠投入就能解决的。”王志刚代表说,“近些年来风气浮躁,学校重视外在东西,争学科点、博士点。”他表示,学校之所以能叫学校,根本任务在于培养人才。
大学生就业应下基层锻炼
“大学生难就业,基层缺人。”王志刚代表建议,进入公务员序列的都要先下去一两年。“应该提高基层单位的待遇、增加基层单位工作的发展机会,这对缓解就业难问题尤为重要。”王宝山代表说。“建议通过分配制度的改革缩小两者差距,制定基层人才选拔机制,让在基层工作成为大学生人生的一种宝贵财富。”
建就业城解决大学生就业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大学副校长李小亭提出,可以在大学聚集地等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大学就业城,比如保定。“大学科技园是孵化器,复旦周边的大学科技园就吸引了大批人去。”李小亭代表认为,传统产业多的省份,通过孵化成为高新技术聚集区,将是培育新兴产业最有效的方式,而在城市规划中规划出区域发展大学科技园,有吃有住具备生活功能,就可以促进创业就业,促进产学研一体,让很多高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特派记者宗苗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