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专题库 > 专题新闻

一线观会:越自信 越开放

来源: 人民日报  
2013-03-03 10:53:59
分享:

  抵京,不铺红地毯;开会,减少交通管制;不再提供纸质材料,相关文件可通过网络系统查询下载……人们常说“两会是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如今,会未开,扑面新风已从窗口洋溢出来。

  且不论一项材料“无纸化”就可节约200多万元会议费用,单看资料获取,就大大提高了便捷性和开放性。往届政协发言材料只有在开会时才集中印发,去晚了失之交臂,就是在现场也未必抢得先机。现在资料挂在网上,记者下载可以“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电子文本也更便于整理传播。

  这不仅是第一次使用电子文本,更是第一次在开会之前把发言材料公之于众。迟福林委员的《以改革红利释放发展潜力的几点建议》、施耀忠委员的《有效遏制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多发的建议》、巩富文委员的《如何更好维护司法公正的几点建议》、郑静晨委员的《解决老年人住院难问题迫在眉睫》……距政协开幕还有两天,所有会议注册记者,就能在政协网站上,下载到委员们的发言材料和先行提交的各种提案。公布之及时、议题之多元、建言之深刻,连跑会的老记者都感叹“民主政治的空气更浓了”。

  向记者公开,就是面向全社会公开;在网上发布,就是欢迎所有人监督。这说明,政协更加注重会议信息公开透明,不仅具有直面公众监督的勇气,更有在全社会聚光灯下协商议政的魄力。

  这只是两会更加开放透明的一个注脚。网络直播两会、博客记录两会、微博发布两会……在键盘与鼠标的交响中,“指尖上的两会”触手可及;网络平台上,代表委员与民意诉求紧锣密鼓地交会对接。同频共振之中,两会议题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透明与监督同行,开放与参与并肩。

  置身“环球同此凉热”的国际视野,两会的开放更具世界关怀。开幕前夕,已有近1000名外国记者云集北京,在境外记者下榻的国际俱乐部与人民大会堂之间,还专门安排了摆渡车,热情之中,更显大方。从过去望远镜式的模糊眺望,到现在放大镜式的细致观察,甚至到显微镜式的精细分析,境外记者采访两会的变化历程,折射出两会面向国际开放的前进步履。

  开放的背后,是自信。没有对两会的制度自信,哪来开放的胸襟和气度?越自信,越开放,大会拉开帷幕,我们充满期待。李拯

关键词:全国两会,会风责任编辑:郭爱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