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天将开启新的改革元年。”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履新百天之际,人民日报写下了这样的话语。
的确,这100天是“改革气息浓郁”的百天:“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化改革”,“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要通过改革让百姓受益”,“改革要与危机赛跑”,“改革之初的阻力是意识形态因素,现在改革进入了利益博弈时代”……
2013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响应社会诉求,大部制改革、财税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两会前社会所关注的系列改革,也将在会上确定方向。
1改革再成热词,民众充满期待
全国两会之前,中央释放出的关于改革的最强烈的信号莫过于行政体制改革。
2月23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草案)》。据新华社报道,会议认为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在行政体制改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首先抓紧抓好”。
各方人士从中解读出的信息是———中央要选定大部制改革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大部制”是指对职能相同或相近的政府机构进行整合归并,进行综合设置,以减少机构重叠、职责交叉,从而提高政府效能。2008年的大部制改革改变了中国以往数十年机构改革中简单的“加减法逻辑”,组建了以大部制为基本框架的政府机构。
社会各界关于大部制改革的各种猜测纷纷出笼,甚至出现了民间版的大部制改革方案。
首先引发最大关注的是铁道部的存废。先是第一财经日报报道,从“多名消息人士”处了解到,铁道部与交通部的整合议案已讨论起草完成。继而,国际金融报则援引“铁道部相关人士”表示,关于合并“还没有得到任何消息”。两家分别隶属于上海东方传媒集团和人民日报社华东分社的媒体,同在上海,同样有着自己的消息源,但其报道透露出的信息,则让人对于铁道部的存废以及大部制改革究竟包括哪些内容感到更加不确定。
但社会上关于大部制改革的讨论却越来越热烈,各种版本的说法“满天飞”,彰显出的是“人心思改”的强烈信号。
而关于财税改革的信息也在两会前频频发出。
新华社报道,财政部税政司司长贾谌日前在谈到房产税改革时称,要总结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试点经验,研究逐步在全国推开,积极推进单位房产的房产税改革,并统筹推进房地产税费改革,构建合理完善的房地产税收制度,有效调节财富分配。
而关于税制改革,营改增可以说是近几年力度最大的结构性减税措施,也将是2013年税改的重头戏。新华社称,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正在研究制订营改增试点扩围的下一步方案。
2步入深水区,需要更大的勇气和智慧
面对即将到来的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2月23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要“坚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成熟先行”。
就此,各界人士普遍认为,这一轮“大部制改革”只会是“微调”。显然,这是在贯彻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的总体原则。
但更深层次,有人士认为,改革已进深水区,与改革之初不同的是,当下中国利益多元化的格局已经形成,既得利益格局的掣肘,令中国新一轮改革面对极大挑战。更有人士将这样的变化概括为:“改革之初的阻力主要来自意识形态,而当前的障碍主要是利益的冲突与博弈。”
回顾上一轮大部制改革,2012年8月,由国务院办公厅主管的中国行政管理杂志刊文指出,“因缺乏系统性理论研究、整体安排、政策支撑和法制保障以及部门利益作祟、资源割据盛行、平行等差掣肘等造成大部制改革未能实现预期目标。”
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历时8年之久,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在今年2月才正式出台。
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化改革,“简政放权”成为本轮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关键词之一。
有专家指出,破除改革中的掣肘,涉及政府与市场、各部门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利益格局调整。只有政府放权、分利,涉及面更广的改革才能真正上行下效,推而广之。
走过了30年历程的分税制,被普遍认为,在相当一段时间里缓解了中央财政困境。但如今,它对地方财政运转的不良影响日趋明显。
新华社分析,2013年,对地方财政的可持续性和财源的关注度持续升温。随着各地地方两会的结束,各地纷纷公布了去年财政收支情况和今年的财政收入预算。结果显示,超过八成地区均在其预算报告中表示今年财政收支将会面临压力,都主动调低了2013年财政收入的增速目标。
地方财政面临的收支压力使得地方税体系建设越来越迫切。目前来看,地方税制建设相对滞后,税种设置不尽合理、收入规模相对偏小、地方政府税收管理权相对有限。
对于如何解决这一深层次难题,需要改革者拿出更大勇气和智慧来。
而不久前,贾谌则向媒体透露,要研究完善税收收入在中央和省以及省以下的分配机制,研究完善中央与地方主体税种格局,初步考虑应建立省级政府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主体,市县政府以财产税为主体,以行为税、目的税为辅助的分级次主体税种,逐步构建收入稳固、结构合理、征管高效的地方税收体系。在统一税政的前提下,赋予省级政府适当税政管理权限,培育地方支柱税源。
在涉及财税体制这一更深层面的改革方面,党的十八大报告已然明确提出,要“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其具体方向,就是要“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共财政体系,构建地方税体系”。
3改革红利释放,最终要让百姓受益
“改革情结的升温,源于形势逼人。”人民日报在报道中大声疾呼,旧有的“人口红利”、“入世红利”渐行渐远,未来的“城镇化红利”、“内需红利”尚未成形,中国这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庞大的巨轮”靠什么来驱动发展?
2月27日晚,新华视点在新浪微博就大部制改革发问,“政府、社会、市场的关系能否理顺决定着中国发展的质量……不知此番部门撤并,能否跳出只是机构、人员分分合合的窠臼,真正推进‘轻装行政’?”
从中央级媒体的发声中不难听出,社会也在担心改革最终能否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
但来自中央的态度已然很明确———“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要通过改革让百姓受益”。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把职能转变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继续简政放权、推进机构改革、完善制度机制、提高行政效能。
这样的信号,让经济界人士充满期待,纷纷断言,大部制改革意在释放新一轮市场化改革信号,通过整合行政资源,减少机构数量,减轻部门协调成本,使政府运作更有效率,更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管理角色定位。
改革的目标远不会停留在这一步。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要把“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一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全国两会召开前,也引发了无数关注。
两会前夕,人民网就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展开调查,截至2月28日,“收入分配”位列第二。有98%的网友认为当前“收入差距大,贫富分化严重”。
网友的感受,有着来自国家统计局数据的支撑——— 2003到2012年,我国的基尼系数始终保持在0.47到0.5之间的水平。通常而言,作为国际上通行的衡量贫富差距的指标,基尼系数高于0.4说明贫富分化已经很严重。
2月初,国务院批转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这个“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改革方案,亮出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行动“路线图”。人民日报的评论认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必须与国有企业、行政体制、财税金融体制等相关重点领域改革协同推进。
有了“顶层设计”,专家分析认为,还需要出台更多配套方案和实施细则,才能取得预期的改革成效。而这正是两会要承担的进一步使命。
全国两会就要召开了。人们期待着,在这个春天,能听到更多的关于中国改革的“好声音”,能从改革的“好声音”中感知到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