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24小时即时新闻

两天13万人涌进人才大集

来源: 燕赵都市报  
2013-02-20 08:58:27
分享:

  本年度规模最大的一场人才大集热闹了两天,19日下午落下了帷幕,2000余家用人单位提供了4万余个岗位,两天时间共计13万人进场求职。

  数万人散去后留下了短暂的宁静,一些人尘埃落定,许多人仍在求职的路上,如此喧闹的求贤、求职场面还会不断上演。

  已经成功的,仍在路上的,是否都获得了求职就业的经验,又是否对职业规划多了一些思考?

  1

  回家就业感受幸福

  “我家在宁晋,就想在邯郸或石家庄找份工作。”河北联合大学的杨同学就业目标很明确,只要离家近就行。“何必去一线城市挤,竞争激烈,远离亲朋,在哪里找不到个自己心仪的工作?家门口就业挺好。”

  老家井陉县的一位女生,在四川上的大学,目前已在深圳一家公司上班,但春节回家赶上此次人才大集,也决定在家门口找份工作,“在深圳一个月也才挣两千多,去掉租房、吃饭,剩不下多少,生活压力挺大,不如回来就业。”

  有如此想法的毕业生不在少数,河北省人才交流中心副主任刘剑英对此新趋势表示肯定:“不再盲目地追求一线城市和单纯的高收入,这是毕业生求职的理性回归,现在毕业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回家乡就业,不仅方便照顾父母,自己的幸福感也会增强,可以说这是就业择业观进步的标志。”

  2

  求大放小并不可取

  记者在招聘会现场采访发现,“求稳”思想左右着毕业生的择业方向,国企、事业单位仍是首选。“就想找个国企,但来的国企不多,尤其需要我这个专业的没有几家。”合肥工业大学一位学电力工程及自动化的男生转了一圈,未找到心仪单位,一份简历也没投。

  据大会组织方统计,此次参会的2000余家用人单位,主要以民营企业为主,占参会单位总数的81%,而国有企业只有12%。可见,民营企业仍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高校毕业生择业求大放小的原因除了求稳,也和考虑未来发展有关,觉得大企业平台大,发展前景好,但这些单位招人毕竟有限,一味抓大放小势必会影响和制约就业。”刘剑英表示,找工作前可通过网络等渠道对单位的工作环境、发展状况等进行了解,看看该单位人员流动是否频繁,专业是否合适,福利是否到位,如果各方面条件还比较满意,民企或小微企业同样可以实现个人价值。

  3

  基础性岗位仍是主流

  高铁动车组工作人员招聘展位前,一位在哈尔滨理工大学就读的保定女孩试图挤进人群,但尝试几次均未成功。该展位昨天已有700人报名,19日上午10时许,展位前仍挤满了帅哥美女。

  “知道竞争非常激烈,但是还是想试试,我学的是工商管理,高薪的管理岗位都要有经验的,我的很多同学不得不选择了做销售,我也知道要从基础做起,但还是不甘心,所以尝试着在专业之外找找工作。”这位保定女孩说如果能进高铁,也算弥补她曾经错失的空姐梦。

  所有招聘企业提供的岗位中,记者发现,为学生提供的多是营销、客服等基础性岗位,而对这些岗位甘愿“屈居”的大多是专科及以下学历,本科生期望值会更高些。

  刘剑英认为,基础性岗位,也就是学生们眼里所谓的“低端岗位”仍是企业提供给毕业生就业的主阵地,毕业生应该确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心态,从基层干起,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后可再寻“高枝”,不能一味地求高薪或表面风光。

  4

  盲目考研不如走向市场

  根据河北省人社厅统计,自2009年至2012年,我省硕士研究生就业率低于高职高专和本科毕业生就业率。问题同样摆在2013年毕业的研究生面前。“一个挖掘机司机月薪四五千,而企业给我们开出的工资不到三千,多年的书白读了。”河北经贸大学一位研究生面对今年的就业形势不免发出如此抱怨。“我的很多同学考研目的根本不是因为对研究感兴趣,就是因为本科不好就业,觉得再读几年可能会好一些。”河北科技大学新闻专业的一位女生说宿舍里三个人考研,但都很盲目。“在大三,学生们就应该做好职业规划,谨慎决定自己的未来方向,盲目考研三年后仍旧会面临就业压力”,刘剑英认为,如果单纯为暂时逃避就业而考研,还不如直接把自己推向社会,用一两年时间找准方向,确定未来目标,再跳槽也可实现理想就业。每年应届生招聘会上,都有不少往届的毕业生,在积累了经验之后再次进入市场非常抢手。

  5

  形势严峻但心态要好

  国际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已影响到就业市场,而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达700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多重因素导致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河北省人才市场问卷调查的结果也显示,23%的用人单位对2013年招聘计划进行了缩减,67%的单位与去年基本持平,而只有10%的单位进行了增长。“我们所做的调查虽不足以说明整个就业市场的情况,但是从入场的招聘企业看,个别行业招工情况确实不容乐观。”河北省人才交流中心副主任刘剑英分析说,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某些岗位需求有所缩减,第三产业相对需求旺盛。

  面对目前的就业形势,刘剑英建议,毕业生应该摆正心态,不要好高骛远,很多学生目前还不着急,一旦周围同学陆续签约,就会很焦虑,所以眼前有差不多的签约机会尽量不要错过。

  另外,刘剑英认为,企业也应该承担起培养教育大学生适应岗位的责任,有些岗位不能一味要求求职者有工作经验,要多给应届毕业生机会,可以通过入职培训等让新人得到学习和成长。大学生本人更应该主动融入社会,在校期间多参加社会实践,弥补对社会的认知不足。

关键词:人才大集责任编辑:杨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