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下午,从友谊医院出来,廖丹扶着妻子杜金领,坐上了去往河北易县的汽车。这是他们5年来第一次在老家度过除夕。
为了延续患尿毒症妻子杜金领的生命,2007年底,廖丹伪造了医院的收费公章,“骗”来了17.2万元,换来四百多次透析机会,让妻子多活了4年。
去年廖丹因诈骗罪被北京法院“判三缓四”。他说这是广东企业家陈利浩捐他的17.2万元,才让他逃了牢狱之灾,他不能忘了,这是一笔人情债。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也不能像我一样走上犯罪的道路,”廖丹在拿到判决书后说,自己毕竟犯了罪,没有开脱的理由,希望别人吸取自己的教训。他说,这辈子都绝不会再去做违背原则、亏欠社会的事情。
今年和去年过年大不同
前天是杜金领去医院做透析的日子。患有尿毒症的她,每周需做两次血液透析。此前的2月7日,廖丹已经带着妻子和儿子,回到了河北易县。
“自从我得病以后,已经5年没回老家过年了。”杜金领告诉记者。虽然她的父母都已不在世,但老家还有8个兄弟姐妹,回老家过年,一大家子满满当当地围坐在一起,比北京热闹。
去年的春节,廖丹的诈骗还没有案发,但经济非常拮据,全家过年就吃了顿饺子。“过完春节的2月份,我就被抓了,在医院里。”廖丹说。
今年与往年不同,有了网友们的捐款基金,妻子能够顺顺当当地做透析,廖丹的心里也安稳了,不像以前总是悬着,便带领全家回妻子的老家过年。老家的亲友们都从报纸、电视上看过关于廖丹的报道,也都想见见他,听他讲讲。
但杜金领每周都要回到北京的友谊医院做透析。著名投资人薛蛮子、记者范炜等人发起的网络捐款,指定拨给这家擅长换肾手术的医院为杜金领做透析。
前天早上8点多,廖丹便带着妻子,雇了一辆小面的,从河北老家赶往北京。已经上初一的儿子留在老家,廖丹嘱咐了几句,告诉他“晚上我们就从北京回来”。车子上了高速公路,只用了不到两个小时便赶到了友谊医院。
杜金领换上了病号服,很快就走进了透析病房。躺在病床上,右手臂上扎着针管,面对着大大小小的仪器,她要连续做4个小时的血液透析。
感恩和爱的传递明信片答谢网友
病房外,廖丹与往常一样,坐在椅子上等着妻子。在4个小时的时间里,他除了出去吃午饭、喝水、上厕所,其余时间都坐在椅子上看着电视。记者感觉,等待的时间非常漫长,但对于廖丹来说,这已经是家常便饭了。
廖丹不在的时候,在病房外等候的病友们和记者聊了起来。一位50多岁的女病友说,你怎么不报道报道我们啊,我原来的工厂倒闭了,现在是啃老又啃小,每月养老金只有一千多元,但透析费用每月四五千,根本不够用。另一位男病友则说,廖丹的事他们都知道,但他们并不太同情他,因为大家的情况都差不多。
现在的廖丹一家,每月收入主要依靠1784元的低保费和开网店收入。他也有一个盼头,妻子杜金领再过五六年,年满45岁后可将户口迁入北京,加入北京城镇居民医保体系。这样医疗费就能报销大部分了。
如今在医院外看到有病友或残疾人求助,廖丹也会掏出几元或十几元钱。“因为网友们给我们捐款,我也想帮帮别人。”
在廖丹杂乱而破旧的家里,记者看到了杜金领亲手做的手工艺品,一个个精致的串珠手提包。廖丹说,这些手提包每个300元,都已经有网友预订了,现在是供不应求。
除去做透析,杜金领每天的时间都在编织这些手提包、小玩意,就在回老家过年前,她都一直没停歇。
廖丹的邻居——一位热心的大姐,帮助他们把这些手工艺品以及网友的捐赠品,放到网上售卖。廖丹负责打包送给快递员。售卖所得的钱款,用于廖丹一家的日常开销。为了感谢网友的热心,廖丹亲手写了厚厚一摞明信片寄给网友,上面写得最多的就是“感恩”和“爱的传递”。
在廖丹家楼外的大院里,记者看到了一辆新的三轮摩托车,这是廖丹的车被盗后,网友捐款购买的。车子的前脸上贴着一张白纸,上面印着“透析专用”。廖丹每周都用这辆车送妻子杜金领去医院做透析。他们家位于东南五环外,开着这辆摩托车去位于天桥的友谊医院,一趟要走两个小时。
“咬牙活着,希望以后越来越好”
廖丹提起了他第一次见到杜金领时,给他留下的深刻印象。“我那时喜欢玩牌,欠了5000元,第一次和她见面,便开口向她借5000。”没想到杜金领答应了,她说:“我只有3000元存款,再和别人借借,给你凑足5000吧。”
那时的廖丹没有工作,而杜金领在一家工厂当工人。后来廖丹不再玩牌了,但他忘不了妻子的善良和大方。
对廖丹来说,妻子杜金领曾经是家里的顶梁柱。“当年都是她上班挣钱,我在家看孩子、喂奶粉,现在她病了,我不能不管她。”
下午3点半,杜金领走出了血液透析病房。换好了衣服,她走上了体重秤。“40公斤,”杜金领念叨,“血里还有些东西没透析出来,我应该是39.5公斤左右。”
廖丹帮妻子穿上了大衣。杜金领特意穿了一件红色的大衣,那是邻居送给她的。“过年图个喜庆吧。”杜金领的脸色也比去年夏天好转了许多,但遮盖不住的还是瘦弱。“现在我挺知足的,只想多活几年,看着儿子长大。”
走出医院,廖丹和妻子杜金领坐上了“面的”,回老家过年。廖丹告诉记者,他每周要去街道司法所报到一次,其余时间都由自己支配。
“感谢热心的网友,我们今年算是能过一个安稳的年了。”41岁的廖丹说过,这是他30多年来感觉最温暖的一个冬天。与第一次采访时相比,廖丹虽然仍旧是淡然的表情,但话明显多了。他还提到儿子的未来,初中毕业后可能去学门手艺。“咬牙活着,希望以后越来越好。”(北京晚报王蔷文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