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文娱看点

曹云金面对质疑自信回应:段子一次过

来源: 北京晨报  
2013-02-12 22:19:38
分享:

  曹云金和搭档刘云天。

  央视春晚已经结束,演员们也都在最快的时间回到家,和家人团聚。而除夕当晚他们的表演成为了观众近一段时间的谈资。

  相声演员曹云金[微博]参加春晚,今年已经是第二次了,两次的表演也都是可圈可点。去年4月份,由哈文[微博]团队主持的第六届CCTV相声大赛中,曹云金和搭档刘云天[微博]也参加了,并且获得了职业组银奖和最受观众喜爱的相声演员奖两个奖项。

  而为蛇年春晚创作段子,曹云金说真正的创作其实只用了一天,“对于题目和立意的选择就久一点,从相声大赛接到春晚组的邀请,就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选题确定之后,创作就一气呵成了,因为包袱都在于平时的积累,好的演员一定不能手懒,看到有好的素材,包括和朋友聊天,自己亲身经历,所听所感,只要我觉得对作品有益的,我都会记录下来,留给自己创作用。”

  曹云金还透露,基本上这个作品成形,就得到了春晚导演组的肯定,所以算一个“一次过”的作品,“这个节目几乎谈不上修改,只是根据每一次审查和彩排时候,舞台和观众给我的反馈,进行了微调。”

  对话曹云金

  北京晨报:有人质疑说,今年您的相声有一些老段子,还有一些是网络上的段子,有点缺乏新意,您怎么看?

  曹云金:相声是传统艺术,传统相声都是一代一代口传心授传承下来的,每一段相声,每一个包袱有每个时代不同的理解和演绎的方式,时间、地点、人物,各种因素不同,演绎出来的也不尽相同。所有的包袱,都是为了这个段子的立意而服务的,不是说一个包袱只适用于一个段子,我们讲究的是延年的包袱,就是这个包袱,在合适的作品中,无论什么时候,放在哪儿他都能响。

  现在是一个资讯十分发达的时代,网友的力量是强大的,我在创作一个相声作品过程中,肯定会有借鉴网上的段子,包括我的师父郭德纲[微博]、同行,都会去借助网络的力量。有好的素材,为什么要浪费呢,我尊重每一个网友的智慧和创意,也感谢现在有这么多素材可以借鉴。

  相声创作,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就是对素材的理解和演绎,或者说叫做对包袱的拆洗。每一个包袱,演出一次,研究一次,改进一次,用我们的话说叫“一遍拆洗一遍新”,实际上就是对素材的再加工,也叫做二度创作,这也是相声界的一个光荣传统。这样就是为什么传统相声,一块活经过几代人的锤炼,打磨,留下的大多是精品。今天尽管时代不同了,还可以演绎,还可以令大家捧腹。

  北京晨报:您的师傅郭德纲这次也参加了春晚,大家普遍的反映是,您和您师傅的相声都是在小剧场时更活跃一些,而在春晚这个语言受困的环境中,包袱打了折扣,您怎么看?

  曹云金:一个好的相声演员,就要适应不同的舞台,小剧场有小剧场的说法,为的是吸引观众走进上千人的剧场,让现场所有观众感受相声的魅力。而提到电视平台,我们不能忘记,在相声最辉煌的时代,电视平台对相声的推波助澜和发展是有强大助益的,相声的发展需要涌现和发现更多优秀的相声演员去适应当今舞台的多样化。

  北京晨报:相声名字叫《这事不赖我》,反映了当下浮躁的社会中,一类年轻人的现状。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话题?

  曹云金:因为我自己也是年轻人,确实感觉到在当下,生活的压力很大,来自于各个方面,我想把这些压力说出来,也是说一些年轻人的心声。但是我始终觉得压力再大都是外界带来的,我们不能一味地怨天尤人,推卸责任更是要不得,我觉得年轻人一定不能懒,要勤奋,输了不丢人,怕了才丢人。

  北京晨报:您自己也是80后,怎么看这类年轻人的状态?自己的经历中曾经有过这样的状态吗?

  曹云金: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在成长的道路上,很多风风雨雨都是大人替我们挡了,但是父母在变老,我们也终于长大了,责任终究会落在我们的肩上,我们也要把这份负担扛起来,可是这一路走来,我们太缺乏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承受问题的能力了。我十几岁只身一人来北京学艺,在家里也没受过多少罪,但是出来了,一个人学相声,那时候相声就是一条没有光明的道路。我也无数次地想过放弃,真的赚不到钱,居无定所,甚至吃不上饱饭。但最终我还是坚持走过来了,所以,没有不能面对的事儿,也没有跨不过的坎儿,我觉得我的经历不是普遍的,但至少在我身上,还是苦尽甘来了,所以我也希望年轻人能够多经历一些,对于未来的把握,会更有帮助。

关键词:央视,春晚,相声责任编辑:曹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