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上午,辽宁省抚顺市的李明正在承德市救助管理站内与工作人员一起打扫卫生。自去年下半年他与爱人离婚后,就只身来到承德打工,不幸又患了病,花光了身上的钱,白天捡破烂,晚上住在一个四面透风的破庙里。去年12月21日晚上,承德市救助管理站的搜救队员发现了他,并把他接到了救助站。
“入冬以来,塞外山城承德出现了罕见的低温冰冻天气,最低气温降至-20℃以下。在极端恶劣的天气下,安排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引起了承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对街头流浪人员,市委书记郑雪碧三次作出批示,要求专人负责,主动作为,不管什么情况,救助都要及时到位,充分体现大爱之心。”承德市民政局局长常金超介绍,像李明一样,该市在开展“寒冬送温暖,全城大搜救”专项救助活动中,已经为364名流浪者找到了“家”。
上午10时许,在市区中心广场,常金超及救助站工作人员开始向市民发放“流动救助卡”。从2012年11月初开始,承德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寒冬送温暖,全城大搜救”专项救助活动。救助管理站每天3辆车3个工作组,从上午9时到晚上9时,对全市大街小巷特别是桥梁、涵洞、地下通道、废弃房屋等部位进行全面搜寻搜救,并公布了24小时求助电话,发动群众广泛参与,确保街头露宿者第一时间被发现、第一时间被救助,确保不让一名流浪者冻饿街头。
“救助工作必须得有爱心、细心和耐心,说到底是要有责任心。”采访中,市救助管理站站长王学明拿出一大摞照片,为我们讲解着每个照片背后的故事,“1月22日晚救助的这名流浪者叫宋金,他大小便失禁。到救助站后,我们为他买来了纸尿裤,工作人员每天都为他换洗衣服。因为他是智障患者,交流起来非常困难。经过耐心引导,宋金终于在纸上写出了他父亲的名字和黑龙江省的家庭地址。”王学明告诉我们,“经过联系当地派出所、村委会确认后,1月28日,我们终于把他送上了回家的路。”
常金超介绍,从2011年开始,市民政部门转变思路,明确了“主动担当、牵头引领、延伸救助、服务大局”的指导思想,变坐等上门求救为主动出击救助,12小时流动巡查,24小时求助接待,实现了街头主动救助工作常态化。
“我们对符合救助条件的流浪乞讨人员及时现场施救或护送到救助管理站,有病的送到医院救治,能找到家的会送回家。一时不能找到家的,送到市福利院安置。”让王学明最感动的,就是在外流浪18年的山西兴州偏关县郝尚荣等74名精神病人及智障患者,在救助管理站的帮助下终于和家人团聚的情景。“两年来,救助管理站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及困难群众7080人次。到2012年底,承德市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市区街头基本无流浪乞讨人员的工作目标。”记者高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