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消息是,1月3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2015年要将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0亿吨标准煤。有评论认为,这是国家给能源消费划出了消费红线,今后煤炭消费量的增长要被严格控制。再往下传导的效应是,高能耗的重化工产业也将遭遇能源瓶颈。
如何实现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副所长戴彦德给出的建议是,首先,中央要给出能源结构调整的时间表。尤其要明确,在能源结构中不能再“一煤独大”,要实现煤炭、油气、核能和清洁能源各占1/3,三分天下的比例。其次,要对现有产业进行节能改造,提高能效,减少排放。
在马军看来,当务之急是,频频受灰霾天侵袭的这些地区,应该紧急核算出自己区域内的纳污容量,以此来评价未来还能不能再上重化工类的项目。比如,华北地区,煤炭消费量已经高达10亿吨,究竟还有没有环境容量再容纳新的钢铁、水泥项目?再有,鉴于空气污染的区域特征,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在审批新的重化工项目时,应该从整个区域的环境来考虑。
近年来,重化工产业如脱缰野马般的发展,原因在于,一个重化工项目能拉动的GDP效果明显。杨富强则希望,地方官员要换个思路想问题,一个钢铁厂,短期内可能会给GDP的增速添加砝码,但是从长远看,如果环境严重污染,为了应对灰霾,汽车要停驶,工厂要停工,甚至社会还要支付高昂的医疗成本。总体来看,为环境埋单的费用要远远高于几个重化工项目拉动的GDP。
周宏春说,过去我们认为的现代化就是满街跑汽车,大型工厂烟囱林立,时至今日,当我们连清洁的空气都呼吸不了时,必须重新思考什么是现代化。 (刘世昕 宁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