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速读中国

问雾霾:吹散后去哪儿 空气净化器有用吗

来源: 新京报  
2013-01-16 08:08:27
分享:

  近年来“罕见”的重污染天气终于结束了,但市民们的讨论还没结束,“重污染天气会不会导致肺癌”、“应急方案还有没有完善的空间”……雾霾天气仍然给大家留下了很多困惑和疑问。昨日,新京报收集了12个读者最关心的跟重污染有关的问题,并尽可能找到有关部门负责人或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回答。

  【问气象】

  1.雾霾被吹散后去哪儿了?

  马学款:对于大范围的雾或者霾的天气,要消散,主要靠冷空气所带来的风的平流作用。污染物主要集中在大气层很浅的层次,扰动很明显时,除了水平方面的流动还有垂直方向的扩散,所以整个浓度明显会被稀释。大气本身也有自我调节的能力,一些污染物有物理化学反应、沉降、分解。通过沉降,比如雨水、雪,会降到陆面或者海洋中。

  2.雾和霾能通过自我调节消散吗?

  张金良:雾和霾比较大,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时候,很多大气污染物,特别是PM2.5会长期滞留在低空,就是人类活动的范围内,所以是不能够完全扩散掉或者过滤掉的。

  3.PM2.5瞬间浓度和均值应参考哪个?

  潘小川:瞬间浓度非常高,可能会给人体带来急性危害。比如伦敦烟雾事件就是这种情况。而一般的污染长期暴露,带给人的危害会是慢性的。

  【问健康】

  4.重污染真的会导致肺癌吗?

  潘小川:这个不敢随便说。目前没有科学依据证明雾霾天和肺癌具有因果联系。但大概三四十年前,就有初步研究发现,重污染地区肺癌的发病率是相对高的,而且被污染的空气中,可能会含有致癌物质。但这些都只是可能性,并不是严谨的证据。

  5.“PM2.5一年致死8000人”是真的吗?

  潘小川:不是这个意思。研究报告所指四个城市因PM2.5污染造成的超额死亡人数为8572人,第一,这个数字并不是指统计意义上的真正死亡8572人,而是一个统计学模型的预测和推演,体现的是理论上的风险性和可能性。

  第二,我们所说PM2.5是否超标、爆表,要看日均浓度是多少,也就是一天24小时。但实际上,人不可能24小时暴露在室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室内。我们这个推演甚至是按照年均值来算的,也就是如果一年365天都暴露在PM2.5超标的环境下,可能会增加8000多人的死亡风险。这种情况在实际生活中发生的几率很小。

  6.在重污染天气里暴露多久危害身体?

  黄薇:目前,研究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时机并不成熟,因为缺乏长期监测的数据。我们也和政府部门交流过,并且提出了20年以上的研究计划。

  潘小川:很难说。目前PM2.5的新国标是日均浓度75,如果短期接触这个浓度的3到4倍,可能会有危害。

  7.空气净化器有用吗?

  谢辉:可以使用空气净化器,但在使用时要注意勤换过滤芯。另外,可以在自家阳台、露台、室内多种植绿植,比如绿萝、万年青、虎皮兰等绿色冠叶类植物,这些植物叶片较大,吸附能力相对较强。

  【问部门】

  8.为何有的企业停产有的减排?

  市环保局相关人士:不同企业有着不同的工艺流程,并以此制定不同的减排方法。有的企业,直接停产带来的损失相对较小,因此选择停产;有的企业,如果停止生产线,损失会很大,或需要很长时间的准备,因此,会采取临时的高效防污措施。“减排的经济负担由企业自己承担。”

  北京市某建材水泥企业的相关负责人:改善空气质量,企业也有责任,但因为生产线由很多环节组成,不是说停马上就能停的,所以工厂会根据不同的工艺进行减排。据介绍,各高排放企业根据环保局的应急方案,依据自己的工艺流程制定相应的减排细则,上报给环保部门。重污染日发生时,企业根据其已获批的细则采取相应的减排措施。

  9.污染天能否“单双号”限行?

  北京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网上“重度污染日北京将启动单双号限行措施”的说法只是专家建议,目前并没有实施。

  昨日,济南市紧急下发八条措施应对重污染天气,其中要求从16日开始,公务用车和社会车辆实行单双号行驶。

  北京2010年年底出台的治堵28条明确提出,遇有恶劣天气、重大活动、重要节日等可能引发严重交通拥堵情况,适时采取重点交通拥堵路段高峰时段机动车单双号行驶措施。

  但何为“适时”,哪些路段被归入“重点交通拥堵路段”,尚未明确。

  针对恶劣天气采取单双号限行,有交通专家担心不易操作,因为发布这样一项重大的限行措施,一定要提前数天甚至一周对公众进行告知,但不知道以目前的气象监测预报水平,是否能在提前数天的情况下,准确判断实行单双号限行当天的气象状况。

  10.应急方案执行力度可否加大?

  王庚辰:从环境治理的角度看,100%停工更好,但是城市生产活动要进行,不可能所有的都停了,所以,这其中各种利害关系要全面协调和考虑。

  谢绍东:应急方案只是临时性的,有效性也不一定高,因为别人不一定能认识到临时措施的重要性,应该事前就形成一个规章制度,谁不执行就追究谁的责任,有处罚措施会更好。

  【问自己】

  11.哪些行为产生PM2.5最多?

  王庚辰:其实,减排基本上是工业减排,生产企业是大头。同时,环保节能减排也是公众参与的事业。说得通俗一点,每个人都有义务进行减排。虽然从减排的总量来看,个人行为的减排占的份额很小,但是每个人都要有意识。

  就个人而言,产生PM2.5的污染大头是开车。此外,一些家用电器耗能也是比较多的。

  12.市民个人应如何减排?

  谢绍东:要出去活动的话,最好选择公共交通,这是最有效的方式。饮食方面,少吃烧烤,尤其是露天烧烤,这个对城市空气污染比较大。第三,不要乱扔垃圾,垃圾会引起扬尘。再一个,尽量不要抽烟,尤其在公共场所。此外,平时应该养成节能的习惯。

  【答题者】

  ●马学款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

  ●张金良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潘小川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黄薇北大前沿交叉学科研究员环境与健康中心研究员

  ●谢辉市卫生局疾控处处长

  ●王庚辰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谢绍东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

关键词:雾霾责任编辑:尹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