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一些手持医保卡的病人在一些大医院就医时,不时会遭遇“推诿”、“歧视”的尴尬,是何原因导致了医院服务态度如此不逊?
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整合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全民医保体系。然而现行医保体系中,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其医保卡支付能力是不一样的,如何让医保这一“改革红利”惠及更多群众?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一方面“吃紧”,一方面“紧吃”
近日,北京杨女士的丈夫被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以“床位紧张”为由拒收,原因是医院的“医保额度已用完”。
医院推诿医保病人情况时有发生,有的医院甚至动员治疗一半的病人提前出院,“等有了医保额度再住进来”。
来自济南市社保局的统计显示,2011年,济南有270名医保病人被医院拒收。据该市社保局有关负责人分析,一般是医疗费用高或病情严重的医保患者容易被拒收,因为医保部门对医院每次就医者费用进行考核,假如人均每次费用的指标为1万元,而病人需要花2万元,医院就不太愿接收,宁愿接收一些小病患者。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肾内科主任许冬梅说,一个尿毒症患者,医保每年只报销5.5万元,而实际发生的医疗费用一年差不多10万元,这意味着每接收一个尿毒症的医保患者,医院要倒贴4万多元。
医院反映,由于公共财政对医院投入不足,而且较多集中在基建和设备方面,迫使医院通过创收弥补运行费用不足,“而从医保病人身上赚不到多少钱,谁愿意接收?”
为了控制费用,济南一些医院提出,当期医保资金用完后,不准接收新的医保病人,哪个科室接收,由哪个科室承担病人的医疗费用。“干了活,不但拿不到钱,还要往里赔钱,谁敢接收这样的病人?”济南一家三甲医院的一名外科医生抱怨说。
一方面医保资金不够用,另一方面,有限的医保资金被浪费。记者在山东等地采访发现,有的患者仅作身体检查就要住院,因为城镇居民医保只报销住院费用,不报销门诊费用;还有的医保病人大量开药,据说“医保的钱不用白不用,因为不用也得不到什么好处”。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采购处处长谢力认为,当前的医保制度存在一些漏洞,不鼓励医保病人少看病,似乎谁不去开药谁吃亏,造成有限的医保资金被浪费,需要治疗的病人因资金不足而被拒收。
资金统筹范围小
替代功能“打折扣”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认为,在医保制度下,池子越大,风险越小。而总额预付制等于把各个定点医院分成一个个小池子,医院又把医保资金分到每个科室,科室再把额度分配给医生,“池子越划越小,一旦用完,医生除了推诿还有别的办法吗?”
一方面,国家工作人员与城镇职工医保资金没有统筹使用,导致医保的替代功能难以充分发挥;另一方面,医保机构对医院的监督不够,导致一些社保资金浪费。
“我们还没有这样的能力监督医院。”济南市社会保险事业局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处副处长李晓坦承。
以山东省立医院为例,济南市医保费用仅占其业务收入的不到10%。“医院不在乎这点儿钱。对医院来说,最愿意接收的是自费病人、公费医疗病人,以及金融、电力等垄断性行业的医保病人,其职工平均年龄低,就医率低,资金支付能力强,而不愿接收当地的普通医保病人。”
为了防范医院拒收医保病人,济南社保局在总额预付制度中设定了10%的质量保证金,如果院方拒收医保病人,其质量保证金将被扣罚。
然而,对一些大医院来说,其利润率一般在30%至40%,即使被扣10%质保金,也影响不了多少收益。
据了解,医保机构在医院面前缺少“话语权”,一个主要原因是医保资金的增长跟不上医疗费用的增长。
专家指出,只有扩大医保的统筹覆盖面,才能增强医保机构与医院方面的“议价能力”,提高普通患者的实际医保水平。
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尹爱田认为,公立医院“一家独大”,民营医院成长比较困难,也使医保机构在医院面前没有选择余地,本该处于优势的付费方反而处于弱势,导致公立医院“店大欺客”。
行政分割不破除
医保“红利”被缩水
我国现行医保体系庞大,如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组成的基本医保,由人社部门与卫生部门负责管理;涉及国家工作人员的公费医疗归财政部门管理;针对城乡低收入人群的医疗救助,由民政部门负责管理等。
在“碎片化”的医保体系中,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其保障力度不同,容易形成分配不公。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余晖认为,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应由分散化转向集中化、一体化,最终实现参保人员缴纳一样的费用,获得一样的保障待遇。
与此同时,我国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保正在向地级市统筹推进,而新农合大多还是县级统筹,所以防范风险能力较弱。专家建议,扩大统筹覆盖面,尽快实行省级统筹。
“如果山东省17市医保联合起来,成立医保协会,就有了与大医院进行谈判的能力。如果医保病人占到医院病人总数四五成,院方就会坐下来协商。如果医保病人占到70%,‘超支自理、结余归己’原则就会发挥作用,过度医疗行为就会得到控制;而医保病人与医院发生纠纷,医保机构也会参与维权。”李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