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专题库 > 专题新闻

公款吃喝风气助推“鱼翅热”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2013-01-10 18:34:22
分享:

  中国已是世界第一大鱼翅进口国。但当你花高价买来鱼翅想要大补一次时,买到的可能只是一次对自身的戕害

  每天傍晚,在北京的野生救援协会(Wild Aid)工作的吕蕾,下班时都要路过附近一家挂着“鱼翅”招牌的酒楼,酒楼门口停满高级轿车,华服霓裳之人络绎出入。

  在北京,类似粤菜和海鲜的酒楼、餐厅,有上千家之多。几乎每个高档粤菜酒店,都会把“鱼翅”这道菜肴作为酒店吸引客人的招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鱼翅已不再是少数人特享的“珍馐”。

  不过,一向对吃颇为自负的国人似乎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5月底,野生救援协会和中国社会调查所(SSIC)联合发表了一项对于中国公众鱼翅消费行为和鲨鱼保护认知的调查结果,表明:鱼翅被水银污染的程度高达70%,而且食用鱼翅正使全球鲨鱼种群遭遇灭顶之灾。

  根据报告,全球有110种鲨鱼正处在濒临灭绝的边缘,一些鲨鱼的数量在过去50年内减少了80%。最为严重的,西北大西洋锤头鲨的数量已经下降了89%,西北大西洋大白鲨的数量已经下降了79%。

  致命一刀

  在遥远的加勒比海或大西洋中,捕捞鲨鱼的渔船结伴,他们每出一次海,往往要满载才归。鱼舱中装满的,只是鲨鱼庞大身躯的一小部分——鳍,这只占鲨鱼身体的5%,也是作为奢侈品鱼翅的原料。

  渔民在捕捞上一条鲨鱼后,不论大小,都会在甲板上用电锯活生生地把鲨鱼的背鳍、两个胸鳍和一部分尾鳍割掉,然后将全身流血不止的鲨鱼扔回海中,因为船舱可没那么大的地方装鲨鱼肉——和鱼翅所能产生的高利润相比,鲨鱼肉经济价值实在不高。为节约成本,捕捞队通常在海上就地作业,新鲜的鱼翅被放进冷冻库,鲨鱼身体则直接抛回海洋。

  可惜,作为食物链顶端的鲨鱼并没有再生鳍的本领。“通常这样一刀,对鲨鱼来说,是致命的。它们沉入深海中,无法游动、无法觅食,痛、饿、血流不止,最后带着满腹怨恨默默在深海死去。”参与此次项目调查的调查员、中国社会调查研究所的研究员王晓军如是说。

  一些种类的鲨鱼可存活60年,但它们只在生命后半期才进行繁衍。不过,捕捞鲨鱼的人可不管这些,成年鲨鱼逐渐捕捞殆尽后,幼鲨也会成为宰割的对象,就连怀孕的母鲨,也难逃厄运。数据显示,专门以捕捞鲨鱼获取鱼翅为业的渔民在近20年间成倍增长。近几年,亚洲海域的鲨鱼资源近乎枯竭,渔民开始把目光投向从大西洋、秘鲁北部到中美洲的太平洋深海海域。

  被搜集的鳍,渔民会以每公斤200元至700元人民币左右价格卖给鱼翅加工商,加工商再经过加工成干翅或湿翅等品种卖给酒店或个人,好品种的鱼翅售价约在每公斤6000元人民币,一只大鱼翅的售价可高达57000美元。而端上饭桌的一碗鱼翅羹,则卖到几百到上千元人民币不等。

  “鱼翅的价格一般根据鲨鱼的名气来定,比如虎鲨、大白鲨等名气响亮的鲨鱼,其鱼翅就贵得多。”王晓军说道。

  “中国消费者对鱼翅的制作过程、低营养价值、世界范围的鲨鱼数量减少、鲨鱼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食用鱼翅对健康的潜在威胁等方面都缺乏认识。”吕蕾说。这项调查是在北京、上海和广州进行的,历时半年。调查者走访了鱼翅消费者、供应商、酒店老板、媒体从业人员、普通百姓等不同阶层的民众。

  过去几年,随着内地经济高速发展,作为中国传统的炫耀财富的方式,鱼翅消费也在广州、上海、北京等大城市风靡开来。不少酒店为招徕顾客,还推出了价格更加平民的“鱼翅捞饭”、“鱼翅羹”。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数据,每年全球在鱼翅市场上交易的鲨鱼数量约在2600万条至7600万条之间。2004年全球交易量更从1987年的4900吨增长了3倍,达到1.36万吨。其中,中国内地及港澳台地区所占的比重,超过一半以上。

  鸡肋“珍馐”

  来自鲨鱼鳍骨的鱼翅是传统“海味八珍”之一,与燕窝、海参和鲍鱼合称为中国四大“美味”,素有“美容益寿”之誉。自明代以来,鱼翅就被列为御膳。至今,在国内餐饮业内,鱼翅的地位仍是难以撼动的,很多酒楼都把最大的鱼翅,展示在大堂最醒目的地方,以作标榜。

  去年8月,姚明等人代言野生救援协会组织的“护鲨”行动,立马遭到国内海产商用联名信的方式抗议。保护受阻,姚明的宣言不但被漠视,还令他受到海鲜业协会的指责,认为姚明影响“全球渔业、海鲜和公共饮食业的生计”。在南方,仍然有“无鱼翅不成席”之说,可见食用鱼翅陋习早已根深蒂固。

  其实早在此前,就有人质疑“鱼翅”的营养价值。在去年同期野生救援协会主办的国际鲨鱼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鱼类专家王存信教授也指出:“鱼翅和鱼冻、肉冻相似,营养成分主要是胶原蛋白。”而蛋白,最多起到一点美容作用。但胶原蛋白,却是不容易被人所消化,即使吃下去,也得不到效果。它本身的营养只跟普通牛肉相似,甚至不及奶制品。至于吃鲨鱼软骨会抗癌的说法,也被认定为没有科学根据。

  “鱼翅与燕窝、鲍鱼比起来,它并不含有人体所需的特别微量元素。鱼翅的营养其实在于它的配料,譬如‘燕翅鲍’这道菜,里面加上了燕窝、鲍鱼、银耳等料,自然有营养。”王晓军解释说,在南方广东地区的传统饮食习惯里,很多人都会买了鱼翅在家中煲汤。

  “现在,吃鱼翅更多地成为人们展示身份、摆阔的一种方式。”吕蕾说道,本次消费者调查还显示:消费者消费鱼翅的心理动机主要是“为了显示个人的品位或身份”、“高档次的鱼翅能给个人的事业或健康带来帮助”。

  事实上,没有什么营养也罢了,更可怕的是,你可能花巨资,买来的却是一碗毒药。科学家对曼谷销售的鲨鱼鱼翅进行的两项随机检测毒性试验表明,鱼翅被水银污染的程度高达70%,含有可被人体吸收的水银比率已超出正常允许含量42倍。

  “根据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调查结论,所有深海鱼类、贝类中,四类生物含汞(水银)量最高,其中鲨鱼是这四类中含汞量最高的,污染达到了70%。”吕蕾介绍说,“鱼翅中的水银成分大都来自污染的海水,而鲨鱼在食物链中处于最高的位置,因此它们体内的水银成分总是能够越积越多。”

  “水银会造成男性不育以及损害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及肾脏,对怀孕的女性来说,水银还能造成胎儿畸形。”王晓军补充道。

  每年,仍然有大量的鱼翅进入中国,尽管从2004年起中国就开始对鲨鱼制品进口附加关税,但依然抵挡不了内地火热的需求。“现在对鲨鱼制品附加了关税,于是内地很多加工商应运而生,浙江、广东一带都有大量的生翅加工厂商。这还不包括大量的走私。”吕蕾说。

  危险的鱼翅消费

  鱼翅本身其实并不危险,危险的是其背后畸形的消费文化与观念,是饮食者对一种远洋深海生物保护的漠然,是公款消费依旧无法受到有效约束的又一个证据。

  本报今天的第六栏,重点从科学的角度揭示了鱼翅消费危险的真相。鱼翅,一种在豪华酒楼里被奉为高档珍稀菜肴的鲨鱼制品,正迎合着中国内地一些人越来越强烈的消费需求。不过,这种所谓的高档菜肴,不仅缺少营养,还因为其取材于鲨鱼而可能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伤害。

  这一点,多数消费者是缺少认识的。指称食用鱼翅与营养负相关,确实颠覆了许多人的传统认知。在一般的理解里,鱼翅为海味珍馐,富有营养,消费鱼翅则显得既有身价又有品位。

  说鱼翅是海鲜食物中的奢侈品,少有人会反对。不过,从现今的形势来看,这种奢侈品已逐渐有了普及化的趋势。鱼翅消费的普及,固然有中国人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消费能力大为提升的原因,但同时,也有一种并不健康的消费文化存在,这就是一些新富者对于显示身份、摆阔等行为的热衷。在这里,鱼翅成为一个道具。

  其实,作为先富起来的一批人,“吃”已经很难成为显示其身份的一种方式了。改革开放近30年,社会的转型、国际视野的开阔、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既在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更在提高整个社会的情趣需求。更多的企业家已经把目光转向了对高雅艺术的追求和社会责任的关注。简单的炫耀消费,不仅很难得到社会舆论和圈内人士的认同,也很难满足先富者的心理需求。更多有责任的先富者和企业家,已经开始把社会的不均衡发展纳入视野,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参与以及慈善事业的关心,开始超越他们对类似“鱼翅”奢侈需求的简单满足。

  当然,若单从奢侈品的角度来衡量鱼翅消费,难以得出明晰的价值判断。从广义的奢侈品消费行为来看,此类消费究竟是非黑白的观点争论一直存在,而鱼翅作为“吃”中的奢侈品,一定同样绕不开类似的争论。但这里的关键在于,消费鱼翅有着很强的负外部效应。就在上个月,中国社会调查所和美国野生救援协会曾联合在北京发表一份报告,称鱼翅消费导致鲨鱼种群数减少。过去数年里,鲨鱼族群数量的锐减与人类大量食用鱼翅关系密切。

  如此,鱼翅被大量食用的非正当性也就清楚无疑。鲨鱼远在深海里生存,与中国消费者相隔甚远,但作为地球上的一个物种,自有其必然的生命存在空间。如果鱼翅食用者对美味的追求和身份的显示必须建立在鲨鱼种类的急剧减少上,前者的行为显然是不道德的,是漠视其他物种生存权利的。

  遗憾的是,尽管这种非正当性不难被认识到,但鱼翅消费近年来一直有增无减。在畸形的消费文化“指使”下,新富群体对这种珍稀的海鲜食物的追逐,的确显示出一种非理性。而对鱼翅的消费行为推波助澜的,则是近年来热度依旧不减的公款吃喝风气。

  部分政府公务人员利用公款大吃大喝,且屡禁不止,这是一个老问题。有关公款吃喝动辄上千亿的数据,也经常被媒体曝光。尽管各地政府出台许多措施,试图刹住公款吃喝的不良风气,但坦率而言,此类行为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观。更糟糕的是,公款的消费行为亦有“竞争性”,也有消费品的升级问题。鱼翅消费往往价格不菲,在这种消费品的背后,隐藏的是风气的不正乃至腐败。

  应当看到,在鱼翅消费这个问题上,中国政府还是很清醒的,并有实质性的制度措施。除了为保护鲨鱼等海洋生物出台的一些法规之外,2004年11月起,中国还开始对鲨鱼制品进口附加关税。不过,税收的调节手段力量显得太小,远不足以挡住各类热切的鱼翅消费需求。因此,在市场上,假冒的鱼翅也开始大行其道。如同其他许多领域的商品一样,当鱼翅也被拷贝盗版,真假鱼翅一同混迹于各类豪华餐厅之时,小小鱼翅反映出的是更为真切的转型市场的乱象。

  如果鱼翅的普及性消费,非要以仿制品泛滥,最终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并由此来改变人们的消费行为,这不能不令人感叹;如果非要因为食用鱼翅本身可能产生的对人体的伤害,才能改变一种畸形的消费文化,才能使得公款消费的兴趣从这个领域转移,或许就不仅仅是让人感叹的问题了。

关键词:鱼翅,鲨鱼种群,灭绝责任编辑:邢梅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