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河北 > 聚焦河北

开创文化繁荣发展新天地——回眸2012(五)

来源: 河北日报  
2013-01-09 11:19:42
分享: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

  2012年2月,省委八届二次全委会围绕建设文化强省进行研究部署,审议通过了《中共河北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提出唱好“重头戏”、“功夫戏”、“地方戏”和“拿手戏”,走有中国特色、河北特点的文化发展之路,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

  一年来,我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相关会议精神,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大力推进文化改革和产业发展,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全省文化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彰显中国气派、燕赵风韵、时代精神,文艺精品创作芳华满园

  2012年9月24日晚,第十二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颁奖晚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我省8部作品榜上有名,在所设6个门类、7个项目中均有作品入选,省委宣传部荣获“组织工作奖”。“我省此次获奖作品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在全国名列前茅,这也是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评选以来我省取得成绩最好的一次。”省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次大面积丰收充分展示了我省文艺精品创作的整体实力。

  2012年,我省围绕文化发展“五个一”工作,坚持用特色资源、比较优势来推进文艺创作生产,打造了一批具有中国气派、燕赵风韵、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

  河北梆子《日头日头照着我》、交响乐《燕赵风华》等优秀剧目公演;《丑角爸爸》、《先遣连》等电视剧先后在央视黄金档播出,反响强烈;《大孝儿媳》、《一诺千金》等十多部电影让“河北好人”闪耀银幕;大型文献纪录片《西柏坡来电》向党的十八大献礼;《好人就在身边》、《天下百姓》等歌曲引起听众共鸣;《明星书记》、《西柏坡精神干部读本》等冀版优秀出版物受到读者好评。此外,话剧《赶考》、电视剧《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刘邓和他的战友们》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进展顺利,同时储备了一批优秀作品选题和脚本。

  文艺精品创作的日益繁荣,得益于我省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得益于突破地域局限、吸纳各方人才加盟的开放理念,也得益于创新机制、市场化运作的大胆探索。2012年,从舞台剧目到影视作品,从歌曲到图书、音像出版物,燕赵大地文艺精品创作捷报频传:1月6日,省京剧院创排的新编京剧《响九霄》荣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剧目,实现了我省在这一项目上零的突破;6月15日,第七届全国儿童剧优秀剧目展演评选揭晓,唐山市丰润区评剧团演出的儿童评歌剧《小英雄雨来》一举夺得优秀剧目、优秀编剧、优秀表演三项大奖;7月6日,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落幕,唐山演艺集团推出的评剧《香妃与乾隆》获创作金奖、最佳演员奖等多个奖项……

  文化市场主体不断壮大,文化产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2012年9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我省及省内9个先进单位、5名先进个人受到通报表彰。荣誉的取得,源自我省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中交出的满意答卷。截至2010年底,我省提前两年基本完成了中央确定的改革重点任务,取得了文化体制改革的突破性进展。

  改革使文化生产力不断得到解放,一批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不断发展壮大,文化企业的活力和实力日益凸显。作为我省首批完成转企改制的文化龙头企业,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在新的管控模式和运行机制下,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85.6亿元,同比增长38%,实现利润4.12亿元,同比增长43%,资产总额达到95亿元。河北广电网络集团2012年实现创收19.5亿元,同比增长17.5%,全省有线电视用户达840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600万户,新增126万户,名列全国第五。

  改革促进了变资源优势为产业发展优势,我省文化产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2012年6月,第三届中国剪纸艺术节在蔚县举办,据统计,目前蔚县拥有剪纸专业户1100户、从业人员3万余人,剪纸产业成为重要的富民产业。在我省,以蔚县剪纸、曲阳石雕、宁晋工笔画等为代表的一批县域特色文化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一县一品的格局初步形成。目前,我省已建成7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44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蔚县剪纸、武强年画等一批县域文化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文化产业项目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筋”和“骨”,是支撑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目前,我省列入全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总投资数千亿元的30个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目前已有27个开工建设,崇礼国际滑雪文化旅游基地、滦州古城文化旅游园区、山海关古城文化产业园区、武强国际乐器文化产业基地等多个项目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在此基础上,各地按照“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经营强项、错位发展”的原则,新谋划了总投资3000多亿元的文化产业项目500多个,其中投资额在百亿元以上的16个。

  在第八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我省携近百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进行重点招商推介,最终有41个项目成功签约,签约金额681亿元,创下历届深圳文博会签约金额的新纪录。

  省委、省政府把文化产业发展作为推动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抓手强力推进。为进一步壮大文化产业实力,我省设立了2亿元的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和1亿元的奖励资金,组织开展了文化产业“三个十”评选活动,一批文化产业特色县、文化产业聚集区、重大文化产业项目脱颖而出,使我省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

  场馆热了,活动多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惠民利民

  2012年“十一”长假,省会市民孙哲过得清静、惬意。8天假期,他6天在省图书馆新馆度过,不仅读了好几本心仪已久的小说,还听了一场国学专题讲座。他说:“这里环境优雅舒适,图书种类齐全,服务方便快捷,7月1日后又延长了开馆时间,有时来晚了还找不到座位呢!”省图书馆馆长李春来介绍说,省图新馆免费开放一年多来,共办理读者证6万余个,接待读者80余万人次,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百姓大书房”。距离省图书馆不远,正在进行内部装修的河北博物馆新馆也已初具规模,不久将开门迎客。

  以“两馆”为代表的文化设施建设是我省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缩影。2012年,我省省级一般预算安排文化建设资金3.6亿元,比上年增长24%,文化投入力度明显加大。目前,一个覆盖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五级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已初步形成:11个设区市都建有博物馆、图书馆、群艺馆,每个县(市、区)都建有文化馆、图书馆,一部分市县还建设了美术馆、纪念馆,绝大部分乡镇和社区建成了文化站、文化活动室。

  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为此,我省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心向基层、向农村倾斜,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城镇数字影院、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成4.4万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心和基层服务点;建成农家书屋49408个,在全省实现了全覆盖,总投资近10亿元的农家书屋工程的建设阶段圆满收官;实现7000多个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并作为全国试点开展了直播卫星公共服务,逐步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组建了16家新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149个县(市、区)建成数字影院,并全部投入使用;116台流动舞台车已配备到基层,有效提高了为群众演出的能力。

  丰富的惠民活动使统筹城乡文化供给落到了实处。2012年,以“欢乐城乡”群众文化活动为龙头,我省组织开展了一批特色文化活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高雅艺术下基层、百场儿童剧进校园等活动,有规模、有声势、有影响,为群众送去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戏曲票友大赛、百花乐万家等活动,广大群众纷纷参与,展现风采;抓住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节点,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组织杂技、拉花、秧歌、皮影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参加展演,丰富了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2012年,全省仅大型群众文化演出活动就开展了400多场,形成了季季有汇演、月月有演出、天天有活动的繁荣景象。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回首2012,全省文化蓬勃发展;展望未来,河北一定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抢抓文化发展新机遇,和着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时代节拍,热情拥抱文化发展的明媚春天。

关键词:文化产业,河北责任编辑:丁丽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