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作业人员是高温热浪健康防护的重点人群。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1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专家提示,这类人员可通过防晒措施、及时补充水分等预防中暑,并掌握应对中暑的自救、互救方法,必要时及时就医。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现场。新华社记者 田晓航 摄
国家卫生健康委职业安全卫生研究中心主任樊晶光说,户外作业人群外出时宜穿防晒服、戴遮阳帽,避免阳光直射皮肤,并可随身携带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物,同时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多喝淡盐水、含有电解质的清凉饮料等;平日里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可多食用含水量较高的新鲜蔬菜和水果;还应尽量保持充足睡眠,避免长时间熬夜,持续工作一段时间后应注意及时休息。此外,可以调整作业时间的户外作业人员应根据天气预报适当调整时间,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作业和外出活动。
“要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樊晶光特别提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肺结核、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以及其他不适合高温作业的劳动者,最好不要在高温天气室外作业,避免引发意外。
发现中暑后如何急救?樊晶光说,高温天气户外工作或活动时,若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口渴、面色潮红等症状,就要尽快到阴凉处休息并补充水分,无法走动时要及时寻求帮助;如果出现肌肉痉挛,还要适当补充含盐或电解质的饮料。当不适症状持续存在甚至加重时要及时就医;出现皮肤灼热、意识模糊、言语不清甚至昏迷等症状时,要即刻就医或呼叫救护车。(记者 田晓航 董瑞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