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速读中国

把宁静还给学校,把时间还给教师

来源: 中国教育报  
2024-05-19 12:22:47
分享:

  近日,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印发通知,进一步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充分说明了国家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与教育教学无关的社会事务进入校园,对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带来干扰,额外增加教师负担的现象,对教育生态无疑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也反映了学校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复杂性。相关文件高频出台,也说明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复杂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处理好以下几组关系,有利于各方理清思路,进一步推动问题的有效解决。

  一是建立学校和社会之间良性的互动关系。和家校关系一样,学校和社会双方应是彼此借力、相互协作而不是相互对立的关系。学校和社会都是育人的重要场域,是校家社协同育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要达到良好的协同育人效果,前提应是参与协同的各方主体明确各自的角色与功能,并在协同过程中相互尊重、同向而行。

  学校是育人的主阵地,各级政府、教育及相关部门、社区、各类社会机构都应该对教育抱有敬畏之心。各方首先要提高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做到自身不给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添乱;其次要有意识形成合力,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与学校同心协力做好育人工作。

  比如政府可以在相关法律法规的界定上,对学校参与社会事务的边界进行进一步的明晰,让中小学校在对社会事务的参与上有更多的选择权和话语权,对一些不合规也不合理的要求有更多拒绝的底气。教育及相关部门则应有效落实国家出台的各项为中小学教师减负的政策要求,克服“重留痕轻实效的形式主义”,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事务进校园审批报备制度和监督管理长效机制等,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社区则可以通过积极发展社区教育助力区域内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在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前提下,积极吸引中小学校参与社区建设相关活动,双方形成良性的、友好的互动关系。

  二是处理好教师的本职工作和其他非教育教学工作之间的关系。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教书育人才是教师最重要的本职工作。笔者在去基层学校采访过程中,就有小学教师无奈地表示,学校各种督查检查评比等事项及社会事务占据了大量的工作时间,晚上备完课还要做各种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工作汇报PPT,弄得身心俱疲。

  在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中就明确指出,“必须牢固树立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的理念,切实减少对中小学校和教师不必要的干扰,把宁静还给学校,把时间还给教师”,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聚焦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主责主业,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一些地方和部门应该对此问题引起充分重视,集中整治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和工作随意进入校园情况,有意识营造宽松、宁静的教育教学环境和校园氛围,让教师可以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工作。

  三是重视教师的身心状态和育人效果之间的关系。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教育出幸福的学生。在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期的大背景下,学校和教师也面临各种挑战和压力。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样值得关注。教书育人是一件责任重大的事情,教育教学工作本身已不轻松,需要投入巨大的精力和心力。教师也不是超人,他们同样需要有一个健康平衡的身心状态,才能做好教书育人工作。而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其他社会事务给教师增加额外的负担和压力,甚至因此影响和剥夺他们的业余休息时间,一方面必然对教师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另一方面也容易影响他们在工作中的专注力、情绪控制力、办事效率等。

  除了家长以外,教师是和儿童青少年学生关系最密切的群体,他们的身心和工作状态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学生的状态。试想一下,如果教师每天都愁眉苦脸不开心,学生们又怎么能拥有一个愉悦、和谐的校园学习和生活状态,学校又怎么能有好的育人效果呢?请切实为教师们营造一个有幸福感的教育生态环境,让他们可以真正做到安心育人舒心从教。

  中国教育报记者 陈明 

关键词:教师,教育责任编辑:刘政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