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速读中国

在天空在大地在江河……巴山蜀水,万物萌动!

来源: 四川新闻网  
2023-06-16 16:07:29
分享:

  从大熊猫国家公园到川西北高原湿地,从黄河九曲第一湾到万里长江第一县,在绿色的大地上,在蔚蓝的天空里,在安澜的江河中,巴山蜀水,万物萌动!

  四川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也是绚烂多彩的生物宝库。

  生态兴则文明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我们要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从保护自然中寻找发展机遇,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

  让我们循着总书记的足迹,看四川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一起感受锦绣巴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一个“伞护物种”

  与8000多种伴生动植物共享“新”家

  大熊猫对于世界来说是一个明星物种,自带流量的超级IP。

  大熊猫对于中国来说,除了上述定义,还是保护生物多样性行动的重要标志。

  在被科学发现150多年后,大熊猫有了“新”家——大熊猫国家公园。习近平总书记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宣布,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

  一年多来,大熊猫国家公园持续不断地保护行动卓有成效,四川省大熊猫在2022年从“濒危”降为“易危”。

  今年4月,第一只由大熊猫国家公园救护成功的黑颈鹤顺利回归自然。2022年10月,一只自然迁徙中受伤落地的小黑颈鹤,经过四川大熊猫公园荥经片区巡护队员近半年的精心呵护,今年4月1日被放飞,成功回归自然。

  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得到保护的不仅是大熊猫,还有8000多种伴生动植物、1600余种同域珍稀动物随大熊猫的保护而得到“伞护”。大熊猫国家公园从东北向西南绵延,被誉为“熊猫生态走廊”,四川大熊猫国家公园完成生态廊道植被恢复68平方公里,将碎片化的栖息地串联成片。

  大熊猫国家公园既是一个典型的森林生态系统,更是一道生态屏障。

  两大国家公园

  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

  5月20日,在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今年发现的首枚黑颈鹤卵顺利孵化成功。当地保护者表示,经过长期的保护,当地黑颈鹤种群数量从保护区成立之前的400只壮大到了1000多只,其濒危等级也已从“易危”降为“近危”。

  习近平总书记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上作出了“重点建设三江源、青海湖、若尔盖、黄河口、辽河口、松嫩鹤乡等湿地类型国家公园”的战略部署。

  现在,除大熊猫国家公园外,位于四川省的若尔盖国家公园呼之欲出。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2日作为四川湿地恢复成果之一,四川色达泥拉坝湿地入列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川西高原湿地在国家乃至国际湿地保护中的重要地位和生态价值,这是四川建设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的系列成果。据悉,若尔盖湿地被称作“高原固体水库”,每年为黄河补水约46亿立方米;四川色达泥拉坝湿地是“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江上游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之一。

  一只黑颈鹤,从森林到湿地生态系统,连接着两大国家公园。

  “三水”统筹治理

  水生态环境改善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并进

  去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宜宾三江口考察调研时指出,“四川地处长江上游,要增强大局意识,牢固树立上游意识,坚定不移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守护好这一江清水。”

  今年3月,万里长江第一县——宜宾市江安县。作为长江上游标志性物种,长江鲟野外繁殖试验取得最新突破。

  6月6日,2023年“全国放鱼日”增殖放流活动在宜宾市放流鱼类苗种共112.43万尾,包括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长江鲟亲本404尾、幼鱼71.27万尾。

  四川是“千河之省”,孕育出了十分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中华鲟、白鲟、长江鲟、川陕哲罗鲑、普雄原鲵。四川省水产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全省分布有鱼类240余种,其中长江流域227种,种类约占整个长江水系的60%。

  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加强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已成现实。据宜宾市生态环境局提供的数据显示,长江宜宾段的鱼类物种数从49种提升至52种,长江鲟、胭脂鱼等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种群数量进一步提升,圆筒吻鮈、小眼薄鳅等土著鱼类得以重现。

  放眼全省,水环境质量创20年来最好水平。

  包括长江鲟在内,长江十年禁渔,至少让227种鱼类得到保护。

  万象更新

  从距瓣尾囊草到丰都车前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5月6日,在江油市观雾山自然保护区,从2011年的抢救性保护走出来、世界上仅存于我国的、国家一级珍稀保护植物距瓣尾囊草又一次相继结籽,开始了全新一轮繁衍生息。“之后除了日常的监测管理,就得靠它们自己生存繁衍了。”当地保护者说,保护行动是为了这个小物种,更为了大环境。

  5月20日,“在不经意间,我们就发现了它。”宜宾学院农林学部植物学教师高刚如是说。四五月间,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几处稀松平常的长江江心岛上,高刚及学生们陆续发现了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蔬花水柏枝和丰都车前。

  四川持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作为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四川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区域14.868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0.59%。四川省森林面积2.92亿亩,森林蓄积量19.44亿立方米,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0.26%。

  在四川,从距瓣尾囊草到丰都车前,只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缩影。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从巴山蜀水的万物萌动中,我们看到了四川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责任担当和不懈努力。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未来的四川,必将更加多姿多彩、秀美安澜。

关键词:四川,巴山蜀水,生态责任编辑:裴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