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必须抓紧抓好的工作。”可见,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
统揽高质量发展全局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是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必须要回答好的一个重要课题。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从领域来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的“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的定语从“我国经济”变成“我国”,充分表明高质量发展不能只是一句口号,更不是局限于经济领域,“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都要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从地域来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纠正高质量发展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关系不大的错误观念,摒除欠发达地区先做到“GDP快速增长”再考虑高质量发展的落后思想。我国国内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基础、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各不相同,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扬长补短,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从时域来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绝不是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复杂背景下,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而是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作出的重大判断。推动高质量发展要久久为功,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干好。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引导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新发展理念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是新时代引领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根本宗旨。高质量发展的落脚点就是为了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新发展理念深刻回答了“为谁发展”“靠谁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进入新发展阶段,要统筹考虑需要和可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循序渐进,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着力补齐民生短板、办好民生实事,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坚持问题导向。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必须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我国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创新发展解决发展动力问题,以协调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以绿色发展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以开放发展解决内外联动问题,以共享发展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在解决重大问题中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增强忧患意识。“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必须树立底线思维,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坚持高效统筹,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牢牢把握主动,确保关键领域安全可控,稳住经济大盘,确保粮食、能源、重要资源供给安全,守牢高质量发展底线;夯实大国之基,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重塑发展优势,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要坚持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国家利益至上的有机统一,既要敢于斗争,也要善于斗争,全面做强自己。
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互促共进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建设高品质生活来源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全方位的高质量发展和老百姓反映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的高质量突破,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奋斗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具体化。高质量发展是高品质生活的前提和基础,高品质生活是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高品质生活擘画美丽中国新图景。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群众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共识和呼声。”要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标配”。
高品质生活内蕴社会保障新前景。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高品质生活不是一句口号,更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关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涵盖广大人民群众实际生活方方面面。顺应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不断推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取得新进展,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保障。
高品质生活展现共同富裕新愿景。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有收入,人们的“钱袋子”鼓了,才能过上更体面的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这明确了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创造“高品质生活”的职责使命。实现共同富裕,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这进一步坚定了人民群众实现“高品质生活”的信心,彰显“高品质生活”的中国气派和中国智慧。
(成长春,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南通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二级教授;何婷,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