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我们将迎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中秋节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寄托着思乡、思亲之情,被赋予丰收、美满、幸福之美意。那么,你知道中秋节是如何衍化来的吗?
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月、拜月活动。“中秋”一词约出现在西周时期,古人以农历的七、八、九三个月为“秋月”或“三秋”,而八月十五恰值“三秋”之半,所以叫“中秋”。
先秦时期,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中秋成为节日,普及于汉代,而成为官方认定的全国性节日,大约是在唐代——《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北宋时期,中秋节成为普遍的民俗节日,并正式定阴历八月十五。明清时,中秋节在中国民间的重要性仅次于春节。
在这一衍变过程中,中秋节逐渐“收集”了各类习俗,从宫廷传入民间。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舞火龙……中秋节的众多风俗都是从不同年代慢慢发展形成,并传承至今。各地中秋风俗虽各不相同,但千百年来中秋佳节,无不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与家人“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