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秒全记录神十三重返地球之旅:感觉良好,欢迎回家!
原标题: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验证了哪些关键技术?
神舟十三号任务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决胜之战、收官之战,也是空间站在轨建设过程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之战。神舟十三号的返回也标志着空间站在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画上圆满句号。那么,这一阶段都验证了哪些关键技术,这些技术对未来的空间站建设有哪些作用?
2021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任务首发飞行器——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踏上了探索宇宙的征程。在轨一年间,载人航天工程共完成了5次发射任务,将天和核心舱和2艘载人飞船、2艘货运飞船送入太空。在轨验证了7大关键技术,包括:空间站推进剂补加、再生生保、柔性太阳电池翼和驱动机构、大型柔性组合体控制、组装建造、舱外操作、在轨维修。
天和核心舱,是我国迄今为止研制的最大、最复杂的航天器,不仅要搭载航天员长期驻留,还要在轨开展大量科学实验和技术验证,而这一切都需要充足的电力作为支撑。为此,科技人员为它量身定制了新的太空“翅膀”——柔性太阳电池阵。相较于传统太阳电池阵,柔性太阳翼单板厚度不足1mm,单位面积重量仅为传统太阳电池阵的一半,不仅可以重复展收,发电能力也提升了1倍,并且大大延长了航天器的寿命。
除了充足的能源供应,在载人环境控制方面,核心舱配置了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实现了舱内氧气再生、二氧化碳等人体代谢产物的处理和有害气体的去除,并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保障航天员在轨长期驻留,大量减少了氧气、水等消耗品的上行携带量。配置有主动温控流体回路,也就是空调系统,保证空气温度、湿度和仪器设备工作温度在适宜范围内,确保驻留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系统副总设计师 柏林厚:我们采用再生生保技术,我们可以把舱里面收集到冷凝水或者是航天员的尿液,我们会循环利用,然后会把它再处理以后,把它处理成饮用水。同时我们会把它电解成航天员能够使用的氧气。这个也是我们首次使用。我们其实到目前为止,整个这个系统都运行得非常好。包括在神十二乘组3个月的驻留期间,以及神舟十三号乘组6个月的驻留期间,整个这套系统都使用得非常好。也就是说总共这两个航天员乘组,总共在轨9个月,我们全部使用的是再生的资源。
在穿越大气层过程中,神舟十三号返回舱和大气层摩擦会产生两千多度的高温,足以融化地球上大部分的物质,可为什么我们的载人飞船还能安然无恙呢?一起跟随我们的记者去了解一下。
记者:我们就来到了中国航天发祥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我们要去这里寻找一种神奇的材料。
我们今天要寻找的这种材料,神舟飞船返回舱的“防热衣”,现在我们看到的神舟飞船返回舱的防热大底,在上面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到这种蜂窝状的防热材料,我们就需要通过燃烧这种防热材料来带走热量,从而保证航天员的安全。
记者:我们可以看一下它颜色不太一样是吧?这个都是防热材料吗?
神舟十三号返回舱防热结构专项主任工程师 梁馨:对这两种都是防热材料,这个属于我们密度稍微低一点的蜂窝增强的烧蚀防热材料,密度比较低。蜂窝它有一个比较大的特点,它也就是说在同样密度的情况下,它的强度是最高的,所以这也是说我们选择了蜂窝这个结构。
记者:为了航天器我们大概研发了多少种防热材料?
神舟十三号返回舱防热结构专项主任工程师 梁馨:我们为神舟研制的防热材料有100多种,为了把我材料的性能提到极致,要做大量的工作。为我们后续防热材料的研制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所以后来像嫦娥,包括像火星,我们研制进程就加快了,是因为是有神舟打得很好的基础。
2022年4月16日0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三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历时6个月,从出发到归航,感觉良好!这样的感觉良好正是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矢志不渝的奋斗,和每一个逐梦人的要强前行,才显得分外瞩目!欢迎英雄归来,中国航天,加油!
央视网消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自古以来,浩瀚又神秘的宇宙仿佛有一种魔力,吸引着古往今来的中国人去探索、去追寻。那些古老的诗词穿过茫茫岁月,被今天的我们重新编织成歌,一梦一诺一征程,且吟且行且乘风。央视网特别策划时政微视频《中国式浪漫:古诗词中的航天梦》,用“史上最强作词天团”的诗篇,吟唱一场“错位时空”的浪漫。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坐的飞机已经抵达北京,飞机刚刚在西郊机场降落。
北京时间今天9点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安全顺利出舱。中国空间站第二次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现在,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正在飞往北京的专机上,今天下午将抵达北京西郊机场。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记者 米思源 黄一宸)
【神舟十三号返回舱开伞】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主降落伞打开,太空出差半年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即将返回地面。(记者 米思源 黄一宸)
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0时44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分离。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了183天,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
正式撤离空间站组合体前,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进行了简短的告别。
认真的“北京明白”高健已就位,北京明白说准备就绪感觉良好。
8点09分许,“北京明白”与各个测控站点进行了呼点,一切正常。
今天,神十三返回地球,太空出差了半年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回家。
从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杨利伟,到首位在轨100天的聂海胜,再到首位出舱女航天员王亚平…他们,一次次将中国高度标记在广袤太空。
欢迎神十三航天员回家,向所有中国航天人,致敬!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透露, 4月16日0时44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分离,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了183天,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
分离前,航天员乘组在地面科技人员的配合下,完成了空间站组合体状态设置、实验数据整理下传、留轨物资清理转运等撤离前各项工作。
后续,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将在地面指令控制下择机再入返回,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即将踏上回家之旅。(记者 李国利 杨晓敏)
2021年10月16日,神十三成功发射,将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送入太空。历经进驻天宫、出舱漫步、天宫授课、太空过年…在轨超180天,神十三航天员在创造多个首次后将于近日回家。100秒回顾神十三太空之旅,感谢你们带来的自豪与浪漫,期待英雄凯旋!
收拾行李,准备回家!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为期六个月的太空“出差”行将结束,已进入返回准备阶段。目前空间站核心舱组合体在轨稳定运行,三位航天员的“回家”准备工作也在有条不紊进行中。那么,在这期间他们的主要工作是什么呢?
1、收拾“行李”
准备“回家”当然要收拾需要带走的“行李”,各类物品要分门别类整理好,完成物品清点和物资转移,有的需要放入轨道舱随轨道坠入大气层,有的物品如部分实验样品、数据、记录需要航天员整理打包后一并携带返回地球,还有些物品会留在“太空之家”中,为下一批乘组在轨工作生活提供帮助。
2、打扫“卫生”
在完成整理后,还要对舱内环境进行全面的清洁维护,以控制空间站组合体内微生物滋长。
3、锻炼身体
航天员在微重力环境中长期工作生活,身体会发生很大变化。为保证安全返回,缓解这些状况可能造成的危害,航天员不仅会每天保持锻炼,还会在返回前进行针对性强化锻炼。
舱内有大量用于航天员在轨医疗监测的货包,航天员会加强身体监测与锻炼,根据身体在轨检查情况和获取的数据,调整做出针对性的在轨身体锻炼等防护方案。
4、检查设施设备
舱内各类设施设备在返回前也会再次检查维护,设置无人飞行模式并检查飞船工作状态,保证下一个乘组进入之前“太空之家”的稳定在轨运行。
5、拍照留念
在轨六个月的生活转瞬即逝,三位航天员对太空“出差”生活充满眷恋,当然要用影像保留下这段美好的时光。
为保障航天员们安全、顺利返回地球,地面将与航天员协同完成返回的各类准备工作。
2021年10月16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乘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进入天和核心舱,成为入住中国空间站的第二批航天员。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中,3名航天员在地面科技人员支持下,圆满完成了2次出舱活动、2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活动,开展了多项科学技术试验与应用项目。王亚平成为中国首位进行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航天员首次在轨通过遥操作完成货运飞船与空间站对接,飞行乘组创下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为后续建造空间站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风着陆场所有搜救力量已经全部进场,各大系统进行了分系统训练,组织了系统间匹配练习和全系统综合演练,针对神舟十三号返回新模式,东风着陆场搜救回收大队采取多种措施确保航天员安全返回。
让我们一起向航天英雄致敬,期待英雄凯旋!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务,将于近日择机撤离空间站核心舱组合体,返回东风着陆场。目前,神舟十三号乘组已做好飞船撤离前的各项准备,东风着陆场及工程相关系统正在开展迎接航天员返回的各项准备。(总台记者 王刚 李昊 刘冠青 杨弘杨)
为期半年的太空“出差”即将结束,神舟十三号乘组将在东风着陆场着陆。目前东风着陆场已准备就绪,静候3名航天员凯旋,让我们共同期待这次任务圆满成功!
记者3月31日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了解到,在送别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后,在轨飞行的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正在紧张进行飞船返回各项准备。
2021年10月16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乘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进入天和核心舱,成为入住中国空间站的第二批航天员。160余天的太空飞行中,3名航天员在地面科技人员支持下,圆满完成了2次出舱活动、2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活动,开展了多项科学技术试验与应用项目。王亚平成为中国首位进行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航天员首次在轨通过遥操作完成货运飞船与空间站对接,飞行乘组创下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为后续建造空间站奠定了坚实基础。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期间,中国航天员首次太空跨年、首次在太空过春节。在地面支持下,飞行乘组利用工作训练间隙参加了元旦“京港澳天宫对话”活动,举办了中国人首次天宫画展,与广大青少年开展天地互动交流,进行了别具特色的科普教育和文化传播活动。
目前,空间站核心舱组合体在轨稳定运行,航天员乘组计划于4月中旬返回地面。(记者 李国利 黄一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