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下的是躯体,树起的是丰碑。
清明时节祭英烈,
河北综合广播、河北新闻广播
今天起推出清明特别策划《声祭英烈》,
聆听家国情怀,传承民族精神。
康辉、崔志刚、建楼等知名主持人
倾情献声。
一篇深情祭文就是一个英雄传奇,
让我们在声音中
缅怀英烈、寄托哀思、激励后人。
这篇以《青春》为题的文章发表在了1916年9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第二卷第一号,震动全国。当时,外国列强觊觎中国,严重民族危机之下,大批中国知识分子东渡日本,希望学习日本明治维新成果,探索中国救亡图存之路。1913年,李大钊在朋友的帮助下赴日本东京留学,考入早稻田大学政治学部。留学三年,“益感再造中国之不可缓”。
李大钊指导出版的几种刊物
1916年回国后,李大钊先后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多篇文章,向中国人民介绍了什么是“十月革命”,什么是“布尔什维主义”,影响了整个五四时期的青年一代。
陈独秀和李大钊
作为五四运动的发起者和领导者,李大钊和陈独秀两人共同拟定了“北京市民宣言”。在散发“北京市民宣言”的时候,陈独秀不幸被捕,经过李大钊等人多方营救,在八十多天后,陈独秀被保释出狱。李大钊护送陈独秀出京,在路上,他们就建党的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并且相约南北建党,这也是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开始。
《建党伟业》电影中的李大钊和陈独秀
1920年3月,李大钊同志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秋,他领导建立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
1920年3月,(左起)蒋梦麟、蔡元培、胡适、李大钊四人合影
1921年3月,李大钊同志撰文号召全国的共产主义者“急急组织一个团体”,这个团体是“平民的劳动家的政党”,要担负起“中国彻底的大改革”的责任。1921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李大钊同志为建党所作的重大贡献,使他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而“共产党”这个名称正是来自李大钊的坚持。
《建党伟业》剧照
1926年3月18日,北京5000多名学生和工人来到天安门前举行国民大会,抗议日本军舰侵入大沽口、炮轰国民军,声讨英美日等八国无理通牒中国的罪行。会后,大家结队前往段祺瑞执政府请愿,中共北方区委负责人李大钊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面。抗议活动遭到了反动政府的残暴镇压,47名爱国师生在这次集会中死亡。
逮捕李大钊的通缉令
同时,请愿活动领导人被下令通缉,李大钊首当其冲,但他从未退缩。
李大钊、路友于等烈士就义前留影,李大钊烈士左侧为路友于,右侧为张挹兰
1927年4月6日,李大钊在北京东交民巷的苏联大使馆被捕,入狱后他受尽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大义凛然。4月28日临刑前,李大钊毫无惧色,第一个走上绞架,从容就义,牺牲时年仅38岁。
这是李大钊先生生前最后一张照片,在临刑前敌人拍下了李大钊生命的最后一刻,照片中的李大钊身穿一袭棉袍,双手微握呈拳状,双眼直视镜头、神色从容坚定,充分展现了一位革命领袖面对敌人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坚贞气节。
当时报纸刊载的李大钊死讯
随后,这张照片被递交给荷兰领事,转入荷兰国家档案馆,辗转近一个世纪,直到今天,李大钊临刑前的铮铮铁骨才得以重现在公众眼前。
李大钊创建青春中华的理想经久不衰,如今青春已被演绎成歌,被当代青年传唱。李大钊一生追求革命真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始终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他生前曾撰写名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在艰难困苦的社会环境中,李大钊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铁肩担道义的崇高境界。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在呕心沥血的革命历程之中,李大钊用丹心碧血书写了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记者 宋肖肖 刘宇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