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观察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推动能源革命,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先立后破,行稳致远。对河北来说,如何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出席全国两会的河北代表委员纷纷为减碳“支招”。
提高碳生产率 打造世界级绿色低碳循环产业链集群
武义青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河北省委副主委、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
提高京津冀区域碳生产率对全国“双碳”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三地应以提高碳生产率为抓手,以创新驱动为主线,加快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扎实推进高碳工业低碳增长和低碳产业发展。从京津冀产业基础、比较优势及未来发展出发,规划设计京津冀世界级绿色低碳循环产业链集群。
多方发力,做深做实建筑节能“大文章”
倪海琼 全国人大代表、奥润顺达集团总裁
依托国家建筑节能技术创新园,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吸引国际上下游知名企业到保定绿建之都落户生根,真正推动绿色建筑实现中国制造的全产业良性发展。各地应抓住当前有利时机,聚焦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等领域,不断拓展被动式超低能耗等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场景,打造一批示范项目,做深做实建筑节能这篇‘大文章’。制定出台绿色金融支持政策,设立低能耗建筑建设专项贷款;将更多建筑碳排放纳入碳交易市场,以市场手段助力绿色建筑不断落地。
京津冀携手布局 打造新能源产业链
韩树旺 全国人大代表、航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航天国轩(唐山)锂电池有限公司董事长
京津冀三地要携手打造产业链条,围绕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氢能和燃料电池等领域开展深入研究梳理,绘制产业链图谱,积极引导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的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
用科技含量打造钢铁行业绿色含量
张福成 全国政协委员、华北理工大学校长
碳中和是重塑未来钢铁工业产量、流程和布局的重要推动力,低碳钢铁技术的研发、储备和应用验证必须加速推进。科技创新是关键变量,用科技含量打造绿色含量。钢铁行业应加快零碳冶金技术,负碳技术,氢冶金、全氧冶金技术等的研发,开展“铁—钢—轧”全流程工程示范验证,推进钢铁行业短流程改造和清洁能源替代。以科技和制度创新为动力,进一步加快绿色能源、绿色工业、绿色消费等各个环节的重大战略技术研发储备。
培养新能源专业技术人才 促进新能源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尤立增 全国人大代表、张家口市第一中学教师
建立新能源人才培养基地,通过项目引导,发挥骨干企业主体作用,引导企业深度参与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以企业为主体推进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新能源人才培养基地还可以面向社会,开展企业人员技术培训、社会人员技术培训,为新能源产业提供人力资源支持,促进新能源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发展车用氢能产业 构建稳定、多元的氢气供应体系
刘劲松 全国政协委员、省工商联主席
发展车用氢能产业,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行,是实现低碳减排的重要途径。建议支持保定先行先试,着力构建稳定、多元的氢气供应体系。
对新能源车核心技术和产业链深入布局 精准投入
王凤英 全国人大代表、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在新能源核心技术和产业链深入布局,确立多路线并举的发展策略,在纯电动、氢能、混动三大车型领域,持续进行精准投入。在氢能领域,构建“制氢—储氢—运氢—加氢—应用”一体化的产业链生态。
(部分内容来源: 央视网 河北新闻网 长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