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构建起“一小时生活圈”,崇礼开始成长为驰名中外的“滑雪小镇”,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初见成效……推动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冬奥会正写下点睛之笔。
北京、天津、河北,三地人口总数超过1亿人,土地面积超过21万平方公里,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协同发展意义重大。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明确将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重大国家战略,强调“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广袤的京津冀大地开启了大变革、大发展、大跨越的历史性一步。
2015年7月,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举办权。举办冬奥会成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两地三赛区,一张图,一盘棋,一股劲。
如今,北京冬奥会赛程过半,成果丰硕。从交通路网到生态环境,从产业转型到公共服务,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美丽画卷也正铺展开来。
道路通、百业兴,交通先行带动“一小时生活圈”形成
2022年1月6日,北京冬奥列车身披“瑞雪迎春”涂装,亮相京张高铁。1月21日,京张高铁开启冬奥运输,北京清河站至延庆、太子城、崇礼站分别只需要26分钟、50分钟、65分钟即可到达。两年多前,世界首条时速350公里的智能高铁——京张高铁正式通车。自此,张家口正式进入京津冀“一小时生活圈”。
“天地合德,百年京张。”从京张铁路到京张高铁,一字之差,却穿越百年沧桑,通向美好未来。京张高铁崇礼支线太子城站开通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崇礼院区院长敖英芳感慨:“今后去崇礼,再也不用在路上颠簸七八个小时了。”“一个小县城,两座高铁站”,这是崇礼百姓过去不敢想的事情。现在,崇礼已成为京津人“抬脚可及”的滑雪胜地。
交通是区域协同发展的“先行官”。北京携手张家口筹办北京冬奥会的近7年,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踏步向前的时间。“轨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基本成型,立体交通格局基本形成,一体化交通网络越织越密。京张高铁(含崇礼铁路和延庆支线)通车运营、京礼高速全线通车,赛区内外交通干线越织越密,一批综合性交通枢纽逐步建成,京张区域交通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完善。此外,三地累计打通、拓宽对接路、“瓶颈路”超2000公里,京唐城际、京滨城际铁路建设也全面提速,并计划于今年年底前建成通车。
运输服务相通相融,对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同样意义重大。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境外运输和通关难度大。以本届冬奥会雪车和雪橇的跨国运输为例,车橇场馆物流团队与北京、天津等海关密切联系,以确保通关顺利。天津海关在主要口岸通关监管现场开设冬奥会物资专用窗口,提供通关、监管、咨询等“一站式”服务,实施全天候通关和优先查验等保障措施。
作为北京冬奥组委明确的赛事物资海运货物进境推荐口岸,天津港在冬奥会物流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海上门户枢纽作用。据天津港集团副总裁刘庆顺介绍,该集团与海事、海关、边检等口岸部门及企业单位协同作战,开通冬奥会物资“绿色通道”,以保障物资快速周转。同时,统筹“人、机、场、车、船、货”等生产要素,压缩辅助作业时间,充分发挥港口效能。
见蓝天、用绿电,绿色发展贯穿赛前、赛时、赛后
近年来,京津冀居民愈发明显地感到,抬头可见蓝天白云的日子越来越多。去年,北京一级优天数为114天,较2013年增加73天。用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于建华的话说,“蓝天底色更纯、含金量更足”。
环境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先试的重点领域之一。加强大气污染联合治理,打赢蓝天保卫战;推动水污染联合防治,提升区域水生态环境质量;联合开展土地沙化治理,绿化风沙源头……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一张“环保路线图”在京津冀地区悄然铺开。
下大力气推动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政策创新,是实现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三地启动环境执法联动工作机制,建立定期会商、联动执法、联合检查、重点案件联合督察和信息共享五项制度,排查处置跨行政区域、流域重污染企业及环境污染问题、环境违法案件或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同时,通过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和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等机制的运行,大气、水、清洁能源在三地间的调配更加高效。
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京津冀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已见成效,区域大气、水、森林等生态环境质量得到大幅提升。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看来,“进一步深化联防联控联治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
除了蓝天,还有“绿电”。美丽的冬奥故事背后,京津冀绿电应用引领低碳能源发展。据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冬奥办副主任雷为民介绍,2018年2月28日,张北柔性直流工程破土动工,河北省张家口市、承德市和北京市延庆区分别建设新能源送端换流站、调节端换流站、受端换流站,新建线路总长度666公里。
“在拥有多项世界第一的张北柔性直流工程投运后,奥运史上首次实现全部场馆绿色电力全覆盖。”国网冀北电力副总工程师兼冬奥办主任康健民说。通过建立跨区域绿电交易机制,北京冬奥会各场馆常规电力消费需求100%由可再生能源满足。
不只是冬奥,在科技与绿色的探索下,张家口市所在的坝上地区的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源源不断地输送至北京,点亮万家灯火。未来,冀北地区每年向北京的输电量能解决北京年用电负荷的20%左右。“用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梦想成真。
在北京冬奥会筹办时期,积极谋划场馆赛后利用是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应有之义。天津蓟州国家冰上项目训练基地在速度滑冰馆的改造中,兼顾专业训练和普及冰上运动,实现了冬季、夏季体育项目共用的目标。赛后,该基地还将逐步向公众开放,成为京津冀地区优质的冰上运动健身场所。
同样,早在规划建设阶段,北京、延庆和张家口三个冬奥村就将赛后利用纳入考量。延庆冬奥村按照四、五星级两个酒店模式进行建设和赛后运营;张家口冬奥村将在赛后作为滑雪公寓出租或出售。“赛后,运动员公寓将很快转换为北京市人才公租房,面向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人才配租。所有家具也均采用租赁方式,赛后可以配置到相关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北京冬奥村场馆运行团队居民生活服务经理李彬表示。
参与冰雪、推动旅游,产业结构优化为发展注入新动力
北京冬奥会成功申办,点燃人们对冰雪运动的热情。截至2021年10月,中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到3.46亿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愿景成为现实。以筹办冬奥会为契机,包括冰雪健身、冰雪培训、场馆运营、冰雪赛事服务、冰雪装备研发制造、冰雪旅游等在内的冰雪产业链条在京津冀地区蓬勃发展。“冷资源”释放出“大热量”,冰雪产业正成为拉动区域协同发展的新引擎。
作为北京冬奥会主办城市,京张两地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冰雪制造业呈现集聚发展态势。北京成为“双奥之城”,张家口成为中国十大人气新兴冰雪旅游目的地之一。一批冰雪装备制造园区和重大项目建设加速,打造地区冰雪产业发展的特色亮点。北京市自2016年开始,连续举办国际冬季运动(北京)博览会,引入众多全球知名冰雪装备品牌,展示全球前沿冰雪科技创新成果,助力区域冰雪装备产业发展。
“半城葡萄半城钢。”凭借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充足的产业工人,张家口规划建设了高新区冰雪运动装备产业园和宣化冰雪产业园等冰雪装备研发制造集聚区,打造轻重装备结合、研发制造服务兼顾的全产业链冰雪运动装备制造基地。截至2021年12月15日,全市累计签约冰雪产业项目97项,总投资373.28亿元,落地项目79项,投产运营项目41项。
立足城市功能定位,京津冀在冰雪运动、培训和赛事服务等领域,构建互补互促的产业体系。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陈露国际冰上中心,每日花滑和冰球课表从早到晚排得满满当当。总经理杨一玮说:“2017年开始营业时,我们只有1支冰球队,如今增加到8支。经常来训练的学员有220个。”
张家口市崇礼区拥有7家大型滑雪场,区域内各级别雪道169条、总长162公里,其中15条雪道通过国际雪联认证。随着冬奥持续升温,芬兰、挪威、日本、韩国等国家队选择到这里进行训练。截至2020-2021雪季末,崇礼雪场累计承办举办国际、国内冰雪赛事活动300多项(次),参与冰雪运动人数累计突破500万人次。
冰雪旅游方兴未艾,加快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成为推动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京张两地把握冬奥机遇,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推动体育产业、文化休闲、冰雪旅游融合发展,为持续带动区域协同发展注入新内涵。
在做好顶层规划设计的基础上,京张两地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区域合作机制,建立互联互通的旅游交通、信息和服务网络。京津冀三地体育局联合制定并实施《京津冀体育产业协同发展规划》,利用服贸会、京交会、文博会为冰雪体育组织、经营单位搭建服务平台,促进冰雪健身、冰雪培训等业态发展。
借力冬奥,京张地区“冰雪+”效应逐渐形成,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雏形初显。今年1月,我国公布首批12家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名单,北京延庆海陀、河北涞源、河北崇礼滑雪旅游度假地入列其中。冰雪旅游成为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沿线地区的新亮点与新增长点。
在崇礼,滑雪场和滑雪小镇生意兴隆,昔日的贫困县已变为如今的“冰雪胜地”。2019年,美国《纽约时报》评出当年52个值得前往的旅游目的地,崇礼榜上有名。在业界人士看来,借助冬奥会效应、国际一流标准场馆群“落户”,崇礼拥有了一个成为国际“冰雪胜地”的美好未来。当前,张家口致力于把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成奥运经济增长带、文化产业集聚带、区域合作示范带,围绕休闲体育、旅游、冰雪和健康的产业空间布局逐步完善。
教育医疗,公共服务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要努力在交通、环境、产业、公共服务等领域取得更多成果。乘着北京冬奥会的东风,京津冀加大在通信设施、气象保障、餐饮住宿、教育医疗等多方面的投入,建立健全协同共享机制,推动区域整体公共服务水平提升。
对冬奥会雪上项目来说,降雪、气温、风速、能见度等气候要素关乎赛事进行、竞赛成绩和运动员安全。北京冬奥会是首次在大陆性季风气候带举办的冬奥会,加之延庆和张家口赛区地处山区、地形复杂,气象服务保障难度更大。
近日,京津冀地区迎来降雪,冬奥山地赛场核心区域的“北京睿图”数值预报模式体系,在服务保障雪上项目中功不可没。北京市气象局副局长梁丰介绍,“北京睿图”数值预报模式体系能够实现京津冀区域500米分辨率、冬奥山地赛场核心区域100米分辨率、逐10分钟快速更新。此外,气象部门已建成辐射北京、河北,支撑北京、延庆、张家口三大赛区气象服务的信息网络,提供互联共享、相互备份的冬奥气象数据服务;建成“专网+云端”视频会商系统,实现中央气象台、北京市气象局、河北省气象局及赛区现场多点灵活的实时会商。
以赛会服务保障需求为引导,京津冀从实际出发,通力合作,提升区域医疗服务水平。在直升机救援方面,北京、延庆、张家口加强山地空中医疗救援体系建设,实现航线审批、空域开放、空中医疗、空地对接等环节无缝衔接,增强国内空中救援能力,为未来我国山地户外运动和大型冰雪活动提供保障。在雪上医疗救援方面,北京冬奥组委从北京、河北选拔滑雪医生,经培训、实战考验,助力北京冬奥会雪上医疗救援,推动我国雪上医疗救援事业发展。
在公共服务领域,无论医疗还是教育,北京进一步发挥对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依托自身医疗优势,北京支持医疗资源对外援助服务、加强培训交流、共建合作医院,制定实施一系列利于医疗资源整合共享的服务政策。“北医三院崇礼院区的投入使用,既提升了冬奥医疗保障能力,也让崇礼百姓不出县城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敖英芳表示。
目前,北京市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和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均达到200所,延庆区推进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建设。“冰雪运动进校园”做到16个区全覆盖,中小学生上冰上雪已达近210万人次。2016年至2020年,北京对口帮扶张家口教育项目20个,支持张家口学校建设类项目25个,投资近2亿元。
完善通信基础设施,以智慧冬奥带动智慧城市建设;围绕冬奥保障,带动住宿接待、餐饮服务水平提升;以冬奥会医疗服务为支撑,促进京张医疗服务协同发展;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加快提升区域教育均衡化水平……在公共服务领域,京津冀共建共享持续深化。
共享发展成果,共创美好未来。在北京冬奥会强有力的牵引作用下,京津冀从“相加”到“相融”,跑出协同发展新的加速度,交出冬奥筹办和本地发展两份优异答卷。面向未来,机遇无限,京津冀协同发展必将不断开创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