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梁晓声同名小说改编,由李路执导,王海鸰编剧,雷佳音、辛柏青、宋佳、殷桃等主演的电视剧《人世间》正在央视一套热播。即便与春节档、冬奥会等收视大热门“正面撞档”,《人世间》在不紧不徐的播出节奏里仍然收获大量拥趸。该剧总体量多达58集,目前在央视播到了三分之一,在中国视听大数据上的表现已经突破2%,在酷云实时电视数据榜单上达到了1.5%,其余电视剧最高的也只有0.6%,收视数据已呈全线碾压之势。
原著 梁晓声写出画卷感
对同名小说作者梁晓声来说,《人世间》是一部特殊的作品。除去该作品为作者带来的茅盾文学奖等一众声誉,《人世间》不像梁晓声其他被影视化的作品,如《年轮》《雪城》《知青》《返程时代》等,都是受电视台邀请而创作的,“《人世间》一起手就决定了它是不可能拍成电视剧的,我也决然没有往这方面去想”。
正因为创作时并不考虑影视化,《人世间》的故事没有太顾及拍摄的难度,作者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讲起,50年的历程,造就了《人世间》的画卷感,也成为了梁晓声写作理念的最好阐述,“描述生命进化的愿望”。梁晓声表示,在生命进化的历程当中,时代也在发生着变化,比如工人阶级,现在的概念已经和当时完全不同了。
梁晓声用“相见恨晚”来形容和《人世间》导演李路的第一次见面。两个人关于现实题材作品的共同语言很多,李路对于表现工人阶级形象和情怀的理念,也让梁晓声赞赏有加,梁晓声因此转变了想法,决定全力支持他们,有难度也要支持。为了表达这种支持,梁晓声甚至手书了一封5页纸的授权,表示“只要李路遵循专业、纯粹,那怎么改都行”。
主创 众人都有东北情结
“东北是我的家乡,在我的家乡拍这部戏是我的一个心愿。”李路表示,主创人员对东北的情结不可或缺。
在他看来,东北的魅力不一定是推杯换盏的“炕头文化”,还有更深情的黑土地文化,他希望能够把东北最美的和最粗犷的东西都在《人世间》展现出来。
李路相信,《人世间》的集数虽长,但一定会牵动千家万户的心,让观众看到最后。在时间跨度上,《人世间》没有采用编年史的叙事方式,而是以一种跨越式的、闲庭信步式的手法,展现与人物命运密切相关的大事件。剧集在人物塑造上全部平民化,不造神,而是刻画命运。在李路看来,现实题材是“画人”,“画人”很难,而《人世间》里所有的人物,观众都很容易在自己家找到原型。时间跨度五十年的群戏剧本极难把控,人物的筛选、年代的比例、人物的性格等每一项都必须认真斟酌。
剧中有名有姓的角色有上百个,其扮演者也都是经验丰富的演员,主要演员中的雷佳音、宋佳都是东北人。在和出品方见面时,雷佳音就强调自己和角色的契合度绝不只体现在外形上。他在鞍山长大,小时候家住工人大院,那段日子是他最快乐的回忆,也是他东北情结的根源。“我就是周秉昆,我一定要演,我必须演!”
在《人世间》里,雷佳音所扮演的周秉昆大致生于1952至1953年间,雷佳音的父亲就是那个年代出生,他父母所在的国企也经历过改革,母亲也下过岗。对他来说,《人世间》就是父辈的生活,里面的人物原形都刻在他脑子里,“我当时有一个强烈的想法,拍完以后给我爸妈留一个念想”。
制作 着力刻画出年代感
《人世间》横跨五十年,为了淋漓尽致还原故事的真实感,剧本筹备就历时三年多,并进行了耗时六个月的紧张拍摄,对于细节更是“苛刻”把控,大到各个时期的历史场景、各个阶段的家庭环境,小到各类生活道具、一碗一勺,都极尽与北方环境下的年代原貌相吻合。
剧组辗转长春、哈尔滨、北京、深圳、贵阳等地拍摄,为了重现当年东北老工业城市的居民区,剧组搭建了4万平方米的景,光灯线就用了7万米,搭景的灯足足装了几十辆超长箱车。拍摄准备阶段还征集了很多旧物件,搭建了大概一千多平方米的道具库,像剧中出现的老海报、旧挂历、老衣服,不少都是通过征集而来的真东西。“让观众一看到就梦回那个年代”,是剧组希望达到的目标。
剧中,周秉昆嫌姐姐的毛裤太紧,郑娟家因为太穷而没有裤子穿,以及为了买到一扇猪肉六七个青年合伙排队的情节,都让观众们重新回到那个曾经物资匮乏的年代。“光字片”人穷志不穷的情感连接,“六君子”有难同当有福同享的青春肆意,则让观众们重温了过去时代的人情与暖意。伴随着剧情进展,该剧即将进入一个小高潮,而人物命运的悲怆感与时代的造化叠加,还会给观众带来巨大的冲击,这部为普通工人家庭立传的平民史诗剧,正在渐入佳境。(记者 李夏至)